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全省特教名师相聚佛山,共话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4-11-15 14:40  浏览量:4

从“锤炼内外兼备的教学基本功”到“鼓励特殊儿童以天赋之长克服生理之短”。11月13日—14日,2024年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研讨活动在佛山市顺德区举办。

与会嘉宾代表喊出口号“广东特教,‘粤’来越好”。

在研讨会上,来自省内5市的11名特教名师以生动的课堂实例为载体,分享了自身对特教的独到见解与宝贵经验。

此次研讨活动既是分享和而不同的实践经验,又是探索美美与共的创新路径。在广东特殊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开拓者与探索者始终同路。

研讨活动气氛热烈,台下参会教师纷纷拍照记录要点。

广州市启聪学校 李晓厌

让学生从实践中增进理解

李晓厌从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资源环境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现了教学改革如何为特殊教育课堂带来勃勃生机。李晓厌表示,“教师的自我革命应该是教学策略方面,体现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探究式的教学相比传统的讲解模式,更能突破我们的知识的界限,更能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在问题中去学习,从实践中增进理解。”

深圳市南山区龙苑学校科研处副主任 徐九平

锤炼内外兼备的教学基本功

深圳市南山区龙苑学校科研处副主任徐九平分享教科研心得。

教学基本功不仅是内容的堆砌,更是内外兼修的艺术。徐九平以“金庸武侠小说”的方式,深入剖析了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在徐九平看来,“教学基本功要从做、看、说、听上下功夫,做指的是打磨好一堂课,看即追踪一位学科名师,说是指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听的意思是听懂的东西做出来,而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各个环节的思考。”

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副校长 陈晖

重视教学目标与环节的对应性

陈晖围绕特殊教育教学设计与实践展开,提出了“四新”原则:即用心分析课标和教材、精心编排课题要素、匠心设计教学以及细心打磨实施过程。技术加持是陈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她巧妙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如微课、虚拟实验、VR全景技术、平板电脑APP及AR增强现实等,营造沉浸式教学情境,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选择课题的考虑因素主要是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成长有重要的功用、有教学亮点、能完整实现过程设计中应各环节闭合,重视目标和环节的对应性。”陈晖说。

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婷

持续学习有助教师与时俱进

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婷围绕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经验分享。

刘婷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建议教师们在选题方面考虑前瞻性、时代意义,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她在分享中深入探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途径,着重强调了交流合作、持续学习、创新实践、关注学生发展以及参赛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能力提升的关键作用。她认为,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能够拓宽视野,碰撞思维火花,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同时,持续学习是紧跟教育理念新趋势、掌握新教学方法的必由之路。

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小学专职副书记 罗其洁

探索小学普特融合教育的创新路径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罗其洁分享了学校在融合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她指出普通学校管理体系在融合教育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育人标准单一、社会选拔性高于生命塑造性、教师缺乏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校内外人群对特殊儿童了解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采取了求同存异、消融边界、增加弹性的融合策略,并围绕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等六个方面探索了融合路径。

“融合教育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特殊教育专业问题,需要不断提升普通教师在融合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们应构建一个更具弹性、合作性和接纳性的独特融合教育实践体系,并期待融合教育能够成为普通高校师范生的必修课,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资源和服务。”罗其洁说。

广州市番禺区沙墟二小校长 梁惠娇

促进特需生的全面发展

梁惠娇分享了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在对融合教育方面上的创新探索,包括基本情况、办学理念、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学校无条件接收福利院适龄残疾儿童,并构建了阳光环境、阳光团队、阳光服务的普特融合教育体系。

在团队建设方面,沙墟二小聚焦群策群力、双向成长、问题解决、家校共育等四个维度,打造融合教研团队和普特生家委会。并通过多活动、重宣导,因材施教等策略,促进特需生的全面发展。

广州市越秀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曹丽敏

拓宽融合边界 探索特教新路

曹丽敏首先分享了特殊教育学生在绘画比赛中的故事,而这一学生面临融入普通学校的挑战。由一个故事引出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特殊学生、家长和教师所面临的焦虑与困惑。

为了回应这些焦虑,启智学校在调研之后明确自身职责所在,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教育支持模式。为了实施这一模式,启智学校完善了中心的规章制度,稳定了成员结构,并开展了多个项目。除此之外,学校还制定了内部标准,并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明确服务对象并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学校在探索中不断拓宽融合教育的边界,积极找寻特殊教育的最佳赛道。

佛山市禅城区城南小学校长 邓炳光

在戏剧情境里发展特需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戏剧课程作为融合教育的重要载体,邓炳光表示应在戏剧情境中发展特需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把教育戏剧引入课堂,通过人为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戏剧的空间中学习。在戏剧课程中以故事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之中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和共情能力,实现集体活动里面的双向融合,共同成长。”邓炳光说。

佛山市禅城区城南小学通过戏剧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历经社交小组、教育剧场到戏剧课程的三个阶段,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戏剧课程注重故事贯穿、小组合作,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力推动了普特学生的双向融合。

东莞市茶山中心小学数学科科组长 陈文娟

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案例

陈文娟分享了学校近四年的融合特色,以“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典型为教学设计出发点,在教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动学校融合教育向更科学、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她详细阐述了学校摸索出的“2346随班就读模式”。该模式通过二级中心教研组共同发力、三个层次的核心引领、四个保障措施及六个落实策略,在健全工作机制的同时,提升了教育专业性,形成了以特教指导中心为主导的新格局,帮助特需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陈文娟表示,“普特融合工作的精髓在于真、巧、实、乐,即真心融入、巧妙践行、注重实效、乐于成长。”

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 李远良

打好专业基础 推动融合教育

李远良详细介绍了佛山市顺德区在融合教育方面的经验,特别是体育学科的融合教育实践,他为融合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李远良通过顺德鱼生的制作过程来类比融合教育的流程,包括选材、吊水、切片、配料等步骤,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融合教育的各个环节。

李远良认为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推进融合教育,“不论是特殊教育还是融合教育的体育,最关键的是老师需要有专业底基。”李远良说。

佛山市禅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梁巧华

希望普特教育融合是一种无痕的融合

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于科学的顶层设计,在于区域的联动合作,更在于协同的实施落地。梁巧华分享了禅城区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果。她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如何有效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策略建议。

“希望融合是一种无痕的融合,不想让孩子觉得是被特殊对待的,在共生层面是促进所有的。”梁巧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