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折纸里的成长密码:社区学堂点亮儿童假期
发布时间:2025-08-15 11:13:35 浏览量:3
一张彩纸,几番折叠,便幻化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灵动别致的交通工具。8月8日,滨城区北镇街道玉龙湖社区“滨滨学堂”的趣味折纸课上,这样的魔法正在孩子们手中悄然发生。当笨拙的指尖逐渐灵活,当零碎的纸片蜕变成完整的作品,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喜悦,更是成长过程中能力觉醒的生动注脚。这场看似简单的手工活动,实则是社区用心守护儿童假期、助力职工家庭的温暖实践,为暑期儿童关爱工作写下了充满创意的注脚。
折纸艺术历来是儿童教育的“宝藏载体”。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多元能力的综合锻造:孩子们观察老师示范时,专注力在悄然提升;分析折纸步骤时,逻辑思维在默默运转;折叠过程中调整角度、纠正偏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锻炼;完成作品后向同伴描述创意,语言表达能力在自然生长。玉龙湖社区的活动设计恰恰抓住了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折、玩、说”的过程中,将抽象的几何概念、对称原理转化为具象的操作体验。当五颜六色的纸张在手中流转,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交通工具”“小动物”等有形的作品,更在无形中完成了一场手脑协同的“思维体操”。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远比刻板的说教更能打动儿童心灵,也让教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发生。
对于职工家庭而言,“滨滨学堂”的价值更在于解决了暑期照料的现实痛点。双职工父母忙于工作时,孩子的假期安排往往成为难题:放任在家可能面临安全风险,报兴趣班又可能加重经济负担。玉龙湖社区精准对接这一需求,以社区为阵地搭建公益平台,让职工子女在安全的环境中获得陪伴与成长。志愿者老师准备材料、讲解示范、耐心指导的过程,既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情感关怀的过程。那些从“笨手笨脚”到“熟能生巧”的蜕变,不仅是孩子们能力的进步,更暗含着“被关注、被引导”的心理满足。当父母下班接回孩子时,收获的不仅是一份折纸作品,更是孩子充实度过一天的安心与欣慰。社区学堂的存在,如同为职工家庭撑起一把“保护伞”,让父母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也让孩子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快乐成长。
从更大的视角看,“滨滨学堂”的折纸课是基层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功能已从单纯的居住空间拓展为多元服务的综合体。玉龙湖社区借助“滨滨学堂”平台持续开展特色活动,正是对“社区是家园”理念的践行。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活动场所,更构建了一个微型的成长共同体。在折纸课上,孩子们相互展示作品、分享技巧,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在社区的集体活动中,邻里关系在互动中升温,社区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这种“以活动聚人心”的模式,让社区不再是冰冷的建筑集群,而成为充满温度的生活共同体,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近在咫尺”的良好环境。
在教育焦虑日益蔓延的当下,玉龙湖社区的折纸课提醒我们:儿童成长不需要太多昂贵的教具和复杂的设计,一份耐心的引导、一个动手的机会、一片展示的空间,就足以让他们绽放光彩。那些在指尖流转的彩纸,折叠的不仅是形态各异的作品,更是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与创造的热情;那些在课堂上回荡的笑声,承载的不仅是片刻的欢乐,更是一个社区对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期待更多社区能以“滨滨学堂”为范本,挖掘本土资源,创新活动形式,让暑期不再成为家庭的“负担期”,而成为儿童的“成长黄金期”。当每个社区都能成为儿童成长的“沃土”,当每次活动都能点亮孩子眼中的光芒,我们的社会必将培养出更多动手能力强、创造力丰沛的新时代少年,而这,正是民族未来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