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尽早确立“看年龄”的儿童票标准

发布时间:2025-08-10 21:21:27  浏览量:4

□黄齐超

在浙江上大学的余女士计划暑期带刚满10岁的妹妹去天津某海洋公园游玩。按照公园的购票规定,身高1.4米以上儿童需购买240元的全价票。妹妹身高已超过1.5米,只能购买全价票。而余女士凭借学生证,能购买195元的大学生优惠票。“这合理吗?妹妹才上四年级,就不能享受儿童票了?”余女士问道。记者检索公开资料发现,我国儿童票政策在公共交通、餐饮、旅游景点等领域普遍存在,但具体规则差异显著,甚至同一领域内也不统一。(8月9日 《法治日报》 )

10岁的小余同学去天津这家海洋公园游玩,需要购买240元的全票;而20岁左右的姐姐,则可以凭借大学生优惠政策,购买195元的折扣票。这样的反差合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姐姐的票价能享受大学生优惠,当然没问题。但妹妹小余同学因身高超过1.4米不能享受半价“儿童票”,则令人唏嘘。事实上,这凸显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落实儿童票优惠政策,究竟该看身高,还是该看年龄?

儿童票标准的选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从公平性来讲,相信大家都会认为“看年龄”才更公平。毕竟,优惠政策的初衷就是保障“儿童权益”,自然应该看重年龄属性,而非身高因素。所以,从保障儿童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以及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等多维度审视,儿童票优惠政策“看年龄”才是更科学、更合理的选择。

年龄是界定儿童身份的核心依据,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稳定性。无论儿童身高如何变化,只要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都应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不过,尽管把“量身高”作为判定儿童票优惠的依据不公平,但在儿童身份信息登记不完善的过去,身高因直观性强、具备可操作性,成为了实用且流行的判断依据。

如今,现实生活条件改善,儿童摄入的营养充足,身高普遍有所增长。一些收费娱乐场所顽固地将“1.4米”作为儿童票标准,并非不知道“量身高”的局限性和不公平,而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如此看来,“量身高”核定儿童票既不能兼顾公平,标准也已显陈旧,到了需要革新的地步。简而言之,我们应尽早化解儿童门票“看身高”的尴尬,而不该因为“看身高”操作简单就固步自封。当然,推动儿童票标准从“量身高”向“看年龄”转变,需要多方协同、多措并举。

比如,在政策层面,应加快修订相关法规,明确儿童票优惠以年龄为核心标准;在技术层面,升级票务系统,支持身份证、电子身份证等年龄核验方式;在证件办理层面,可以加速推进儿童身份证办理;在社会层面,加强引导,消除公众对儿童票“看年龄”的误解。

儿童票优惠标准不是小事,它关乎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折射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从“量身高”到“看年龄”,这不仅是标准的转变,更是对儿童权益的尊重、对社会公平的坚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