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职妈妈到月入2万+,这三个宝妈靠「带娃日常」悄悄翻身了!
发布时间:2025-07-03 07:22:01 浏览量:3
阅读之前,麻烦用你发财的小手点点"爱心",创作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每日更新更多优质内容。
“当妈之后还能搞钱吗?”
这个问题,我以前也问过自己。
那时候我每天被尿布、奶粉、辅食、哄睡包围着,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老公的工资勉强够用,但每次想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要犹豫半天。
说实话,那种“伸手要钱”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刷视频时看到一个宝妈靠拍亲子共读视频月入上万,我愣住了:
“她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行?”
说真的,当妈之后,最怕别人问:“你现在在家带娃,还搞副业吗?”
仿佛这句话里藏着一句潜台词:“你不就是个全职妈妈嘛。”
但我想告诉你:当妈的人,也可以很酷。
我是怎么从“全职妈妈”变成“隐形小富婆”的
我不是什么大V,也没有百万粉丝,更不会剪视频、玩特效。
但我有一部手机,还有一个爱笑的儿子。
有一天我刷抖音,看到一个宝妈靠拍亲子共读视频月入上万,我愣住了。
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在陪孩子读书啊,为什么我不试试?
于是我开始随手记录儿子玩积木的样子、听绘本时的表情、做手工时的小动作。
没有滤镜、不摆拍,只是真实的日常。
半年后,我的账号涨到了15万粉,品牌方主动找上门来合作。
我还顺势推出了《亲子互动游戏手册》,定价99元,首周就卖出300多份。
现在的我,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不用再伸手要钱。
我可以给自己买喜欢的衣服,给孩子报他感兴趣的课程,还能偶尔请闺蜜喝杯奶茶。
宝妈搞副业,不是“卷”,是现实逼出来的选择
网上经常有人说:“你这是贩卖焦虑。”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
孩子一岁半了,奶粉钱还没断;
老公工资不高,压力全在我一个人身上;
不想伸手要钱,只想自己有点底气。
《2025家庭副业趋势报告》显示:
71%的宝妈正在尝试搞副业
32%的人靠碎片化时间实现月入过万
这说明,搞副业早已不是个别人的“炫富”,而是无数普通宝妈的真实生活写照。
我们不是不想好好带娃,但我们也不想因为当妈,就彻底失去自我。
搞副业不是跟风,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除了拍亲子视频,我还见过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真实案例。
✅ 改旧衣月入1.5万的手工达人糖糖妈
以前是服装设计师,辞职带娃后一度抑郁。
后来她把女儿穿小的衣服改造成网红款,发在快手和抖音上,话题如 #宝宝穿出明星同款# 爆火。
她接定制订单(每件收费300~600元),还开设线上课程《新手妈妈也能做的5种旧衣改造法》,学费499元,已收学员200+。
她说:“我不卖产品,我卖的是‘省心’和‘成就感’。”
✅ 边带娃边测评母婴产品,月入2万+的果果妈
曾是电商运营,休产假时随手录了一条“婴儿湿巾哪家温和”的对比视频,结果爆火。
她没有专业设备,只有一部手机和一台秤,从“奶粉冲泡比例”到“辅食碗防烫测试”,全是真实带娃场景下的实用测评。
随着粉丝增长,品牌方主动寄样品求测评,一条视频报价2000~5000元,还能顺带转卖样品。
现在她成立了「宝妈测评联盟」,带100个妈妈一起接单,抽成20%,既稳定又可持续。
她说:“信任,才是测评变现的核心。”
搞副业不是放弃家庭,而是给生活多一个选项
很多人觉得搞副业就是在“卷”,其实不然。
它只是让我们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能有一点属于自己的价值感和收入来源。
别再说“没时间”、“不会拍”、“没人看”。
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机会就在你身边。
而且你会发现:
带娃这件事本身,其实就是最好的素材库。
你可以分享育儿经验、记录成长瞬间、推荐实用好物……
这些内容天然带有情感共鸣,更容易吸引目标人群。
给所有想改变的宝妈一句话:
当妈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别再被“带娃太累没时间搞钱”困住,其实你每天都在积累素材、经验和资源。
只要换个思路,带娃也可以是搞钱的过程,而不是放弃自我的理由。
如果你也在摸索副业方向,欢迎评论区交流经验
如果你还没开始,不妨从今天起试着拍一条带娃视频、写一篇育儿心得,也许下一个逆袭故事,就是你的名字。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