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亲子共读的“加减乘除”

发布时间:2025-08-08 19:44:00  浏览量:2

大虫是一个两岁的小朋友,我则是一名新手妈妈。产假结束后,工作节奏的加快导致亲子陪伴时间减少,这常常让我心生歉疚。后来我试着争取每晚半小时的亲子共读时光,通过提高亲子共读的质量来弥补这种亏欠。而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也摸索出了“加减乘除”的窍门。

1.照本不宣科,

给读书技巧做加法

陪伴是微妙的,语言、动作甚至连眼神都是陪伴的一部分。亲子共读时,家长的音量大小、语气语调、吐字速度都影响着孩子的“智慧吸收”,这对家长的读书技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大虫满周岁前,我发现对书中内容过多的讲解反而会让他的专注时间变短,于是我只对他指的图案做“翻译”,不展开讲解。大虫接触绘本后,我改为逐页讲解情节,撇开配文,用较慢的语速把动植物和食物作为重点讲给他听。对他特别感兴趣的部分,我会反复讲到他满足为止。在他大约一岁半时,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连续多天示意我给他读同一本书——色彩鲜明、内容暖心的无字书《红毛衣》。我意识到,自己的读书方式要做出调整了,每次讲故事时要比上一次更详细,延展情节,让故事更加丰满。渐渐地,他不仅会说“红”这个字,还认识了它,阅读水平得到了进阶式发展。

最近,他接触了文字难度适中的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知道,想牢牢抓住孩子对这本书的兴趣,平淡的“照本宣科”远远不够。书中甲龙宝宝、霸王龙的台词和旁白内容,都需要根据角色特点改变语音、语调,根据情节和角色情绪变化来调整语速和情感表达。如果没有时间“预习”,家长可以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和调整讲述技巧。

2.“一本就够”,

给绘本数量做减法

大虫还未出生时,我便开始了解书籍材质、呈现方式和表达内容不同的婴幼儿书籍,布书、机关书、触摸书等,我恨不能每种类型都买上几套。而事实上,2岁前的婴幼儿对一件事物的专注时间极短,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书籍获取丰富的感官体验。所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每种类型的书只买一本。

事实证明,每次阅读经典的绘本都能带来新发现,它们经得起反复翻阅和品味。随着大虫进入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我发现他对于绘本画面的观察力之细致超出了我的预期。现在他会通过“手指点读”和“电报句”反馈的方式与我互动。我也享受这样的过程:做一个快乐的“人工点读机”。在阅读同一本书时,我会进阶式地增加难度,不断变换阅读方法,让这位小小“点读者”专注观察、耐心倾听。

当然,绘本的选择应根据孩子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变化的兴趣进行更新和补充。

3.举一反三,

给阅读效果做乘法

11月龄时,大虫接触了他的第一本绘本——《爱心树》,这本书的每一页都会出现“大树”。在频繁阅读这本书的日子里,他数以百次地用手指着画面,不停向我确认所指的图案叫“大树”。之后,每当在户外时,我就会问他:“大虫,大树在哪里?”他会认真地转动脑袋,寻找一番,然后满脸自豪地伸出手指向大树的方向。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图画里有很多星星。从第一次看到书中的星星开始,大虫就会兴奋地看着我,边指边大声地说:“星星!星星!”我也会尝试着让他比较星星的大小、高低等,让他从画面中获取更多的认知体验。

书籍为幼儿提供的经验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孩子感兴趣的书本中的二维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可见、可触的真实事物。只有这样,我们用心说出的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话语才真正变得有意义、有生命。

4.高质陪伴,

给歉疚心理做除法

我的小小“点读者”最近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语言爆发期,词汇量激增,造句能力也令人倍感惊喜,这大概就是高质量亲子共读的初步成效吧!孩子的词汇量积累需要大量的输入,而语句含义的辨析以及语法的理解运用能力,则是在与家长日常的语言互动中逐渐习得的。

有时候,大虫也会独自坐在书架前翻看绘本,而我则坐在一旁静静陪伴或者拿起自己的书和他保持相同的阅读节奏,一同沉浸在宁静的氛围里。

在忙碌的生活中,家长常因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而心怀歉疚。然而,有限但全心投入的亲子时光,胜过无数心不在焉的相处。在未来,他或许会不再需要我这个“人工点读机”,但在当下,我向他输出的每一句话、示范的每一个阅读动作和习惯,都富有意义。

也许,许多家长和我一样,难以抽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比如亲子共读,做一做“加减乘除”,通过精神上的支持赋予孩子成长的力量,在不断追寻育儿答案的道路上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