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属于什么大类
发布时间:2025-08-05 10:04:00 浏览量:2
动画的艺术学门类归属
动画专业在艺术学的框架下,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动画、漫画、游戏设计的创作、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动画、漫画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戏剧与影视学类中的动画
动画被归类于戏剧与影视学类,有着多方面的依据,这主要体现在创作手法、叙事方式以及艺术表现等维度。
从创作手法来看,动画与戏剧、影视都涉及到对镜头语言的运用 。以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为例,它在场景转换和角色动作呈现上,就借鉴了电影的镜头切换手法,通过特写镜头突出孙悟空的神态变化,全景镜头展现天庭的宏大场景,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融入故事之中。再如迪士尼动画《狮子王》,其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类似电影的光影处理,通过对不同场景下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冷暖进行调配,营造出紧张、温馨、神秘等多种氛围,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故事的感染力,这与戏剧、影视在光影运用上追求的艺术效果是一致的。
在叙事方式上,动画与戏剧、影视都遵循着一定的故事讲述逻辑,注重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 。许多动画作品都采用了类似于戏剧的冲突设置,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哪吒与命运的抗争作为主要冲突,构建起整个故事框架,从哪吒出生时被认定为魔丸,到他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误解,再到最后与敖丙共同对抗天劫,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这与戏剧通过人物冲突推动剧情发展的方式如出一辙。同时,动画也借鉴了影视的叙事节奏把控,通过快慢镜头的运用、情节的疏密安排,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保持故事的吸引力。
动画在艺术表现上与戏剧、影视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 。动画中常常融入音乐、舞蹈、绘画等元素,来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不仅有着精美的画面,还搭配了久石让创作的动人音乐,音乐与画面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神秘奇幻的氛围,使观众沉浸其中,这与戏剧中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相互融合,共同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是相通的。
动画与影视的深层联系
(一)动态影像表达的共通
动画与影视都以动态影像作为核心表达方式,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画面,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在观众眼中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动态效果,进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故事的讲述 。在画面运动方面,二者都极为注重对物体运动轨迹、速度以及节奏的精准把控。以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中艾莎女王施展魔法的场景为例,画面中魔法光芒的流动、雪花的飞舞,其运动轨迹设计得优美而奇幻,与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魔法场景的画面运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巧妙的动态设计吸引观众的目光,营造出充满奇幻色彩的氛围。
在节奏把握上,动画和影视也遵循着相似的原则 。它们会依据情节的发展、情感的起伏来灵活调整节奏的快慢。在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如动画《火影忍者》中的忍者战斗情节,以及电影《速度与激情》系列的飙车场景,都会采用快速的镜头切换和紧凑的画面运动,使节奏加快,增强观众的紧张感和兴奋感;而在表达细腻情感的场景,像动画《夏目友人帐》中夏目与妖怪温馨相处的片段,以及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里八公等待主人的场景,节奏则会放缓,通过舒缓的画面运动和镜头时长的控制,让观众更能沉浸其中,感受情感的温度。
(二)制作流程的相似
动画和影视制作在流程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都涵盖了多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共同为作品的质量奠定基础 。在剧本创作阶段,二者都需要精心构思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建合理的情节架构。以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为例,《寻梦环游记》通过独特的亡灵世界设定,讲述了关于家庭、梦想和爱的故事,人物形象如米格、埃克托等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泰坦尼克号》则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刻画了杰克和露丝跨越阶层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扣人心弦。它们的剧本都经过了反复打磨,为后续的制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分镜头设计也是二者共有的重要环节 。分镜头设计就像是建筑的蓝图,它将剧本中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框架,确定每个镜头的景别、角度、时长以及画面之间的衔接方式。在动画《大闹天宫》和电影《英雄本色》中,分镜头设计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大闹天宫》通过精美的分镜头设计,将孙悟空的英勇无畏、神通广大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打斗场景的镜头切换都恰到好处;《英雄本色》则凭借出色的分镜头设计,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江湖义气的世界。
在拍摄(或绘制)环节,虽然动画是通过绘制一幅幅画面来实现,而影视主要依靠实景拍摄,但它们都致力于捕捉最佳的画面效果 。动画制作中,动画师们凭借精湛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精心绘制每一帧画面,赋予角色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影视拍摄时,摄影师则通过对光线、构图、角度的巧妙运用,捕捉演员的精彩表演和真实场景的独特魅力。例如动画《千与千寻》中,每一帧画面都绘制得细腻精美,从神秘的浴场到奇幻的森林,都充满了艺术感;电影《爱乐之城》则通过精美的摄影画面,将洛杉矶的城市风光和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完美呈现,色彩搭配和光影运用都堪称一绝。
后期制作同样是动画和影视制作不可或缺的环节 。后期制作包括剪辑、特效添加、配音配乐、调色等工作,旨在对原始素材进行精细加工,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在动画《疯狂动物城》和电影《阿凡达》中,后期制作都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疯狂动物城》通过巧妙的剪辑,使故事节奏紧凑,情节连贯,再加上精彩的配音和配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动物的世界;《阿凡达》则凭借震撼的特效制作和精美的调色,打造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动画作为综合艺术的独特性
(一)融合多艺术门类元素
动画是一门极具包容性的综合艺术,它巧妙地融合了绘画、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绘画角度来看,动画中的每一帧画面都如同精心绘制的画作,其画面风格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像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的作品,如《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等,以细腻逼真的画风著称,画面中的风景、人物等细节都绘制得极为精致,色彩搭配和谐,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极致享受;而法国动画《凯尔经的秘密》则采用了独特的凯尔特艺术风格,画面充满了神秘的装饰性元素,线条流畅且富有韵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古老世界。
音乐在动画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能够为动画营造出各种氛围,增强情感表达,推动剧情发展。以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例,《狮子王》的配乐由汉斯・季默操刀,其中的《Circle of Life》以其宏大激昂的旋律,配合着日出时动物们齐聚荣耀石的壮观画面,将生命轮回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神秘;《冰雪奇缘》中的《Let It Go》更是传唱度极高,艾莎女王在山顶城堡上独自吟唱这首歌时,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与她的情感变化完美契合,从压抑到释放,从迷茫到坚定,将角色内心的情感世界充分展现出来,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动画还蕴含着文学的元素,通过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引发观众的思考 。许多动画作品都改编自文学名著,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原著中充满奇幻色彩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动画中得到了生动呈现,动画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叙事方式,将爱丽丝在奇幻世界中的冒险经历更加直观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一些原创动画作品也在故事创作和主题表达上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底蕴,如《千与千寻》,表面上是一个小女孩在神秘世界的冒险故事,实则蕴含着对人性、成长、社会现实等多方面的思考,通过千寻在汤屋的种种经历,让观众看到了贪婪、善良、勇气等人性的不同面,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收获。
(二)夸张与变形的艺术表达
夸张与变形是动画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动画独特艺术魅力和表现力的重要来源 。在动画中,无论是角色形象、动作表现还是场景构建,都常常运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以角色形象为例,许多经典动画角色都有着夸张的外形特征,如《猫和老鼠》中的汤姆猫和杰瑞鼠,汤姆猫的身体比例常常被夸张处理,在追逐杰瑞鼠时,它的身体可以被拉得很长,或是被各种道具砸扁又弹起,这种夸张的身体变形不仅增加了喜剧效果,还生动地展现了角色的情绪和动作状态;杰瑞鼠则小巧灵活,它的眼睛又大又圆,在遇到危险时眼睛会瞪得更大,耳朵也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摆动,这些夸张的面部和身体特征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可爱,深入人心。
动画中的动作表现也充满了夸张与变形 。比如在一些打斗场景中,角色的动作速度和力量会被极度夸张。在《火影忍者》的战斗情节里,忍者们的攻击动作迅猛有力,身体的移动速度极快,常常会留下残影,拳脚相交时还会产生强大的气流冲击,这种夸张的动作表现让战斗场面更加精彩刺激,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充分展现了动画在动作表现上的独特优势,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实力和战斗的紧张氛围。
场景构建方面,动画同样运用夸张与变形来营造出奇幻独特的世界 。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移动城堡,它的外形奇特,烟囱中不断冒出烟雾,城堡的各个部分可以随意移动和变形,仿佛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机械怪物,在不同的场景中穿梭。城堡内部的空间布局也充满了奇幻色彩,房间的大小、形状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夸张变形的场景设计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让观众沉浸在充满想象力的动画世界中,感受到动画艺术无穷的创造力。
动画在不同教育层次的分类差异
(一)本科动画专业的归类
在本科教育中,动画专业属于艺术学门类下的戏剧与影视学类,这一归类有着明确的教育体系依据和深远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教育体系来看,艺术学门类旨在培养具备艺术理论、创作技能和审美素养的专业人才,动画专业在其中专注于动画创作、理论研究和艺术表达。它涵盖了丰富的知识领域,包括绘画、雕塑、设计、音乐、文学等,通过多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艺术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动画创作中灵活运用各种艺术元素,展现独特的创意和风格。
回顾动画专业的发展历程,其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逐渐确立和巩固 。早期,动画专业的发展相对缓慢,规模较小,但随着社会对动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动画产业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动画专业的建设。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动画专业成立于 1952 年,是国内最早设立动画专业的高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动画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人才,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动画专业在本科教育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二)专科影视动画专业的不同
专科的影视动画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大类下的广播影视类,与本科动画专业在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差异 。在培养方向上,专科影视动画专业更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行业从事具体的动画制作工作。以某专科院校的影视动画专业为例,该专业与多家动画制作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制作,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合作企业工作。
课程设置方面,专科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它会根据行业需求,设置一些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动画制作软件的操作、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绘制、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画制作的核心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相比之下,本科动画专业的课程则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动画制作相关的课程外,还会开设一些艺术史论、美学原理、创意写作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
动画在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分类争议
(一)不同学院设置的差异
在高等教育领域,动画专业的归属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主要体现在它在不同大学中被设置于不同的学院 。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隶属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该学院整合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创意,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复合型动画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数字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如动画编程、数字特效制作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前沿的动画制作技术,适应数字时代对动画人才的需求。而在四川美术学院,动画专业被设置在影视动画学院,依托学校深厚的美术底蕴,强调动画的艺术创作和视觉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造型能力和艺术审美,课程涵盖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绘制、动画视听语言等,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动画作品。
还有部分院校将动画专业设置在艺术设计学院,这类学院通常强调动画的设计属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江南大学为例,其艺术设计学院的动画专业在教学中融入了设计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思考动画的叙事结构、角色形象设计和画面构图,使动画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具有独特的设计感和创意性。在一些以计算机科学为优势的大学,动画专业则被设置在计算机学院或软件学院,这些学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技术核心,如动画算法、动画引擎开发等,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动画的创新创作。
(二)争议背后的原因探讨
动画专业分类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动画本身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它融合了艺术、技术、文学、影视等多个领域的元素,使得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和教育者对其侧重点的理解有所不同。从艺术角度看,动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它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的融合,创造出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和故事世界,因此强调动画的艺术属性的人认为动画应归属于艺术学院或美术学院。从技术角度而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动画制作越来越依赖于数字技术和软件工具,如 3D 建模、动画渲染、特效合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动画的制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所以注重技术应用的人更倾向于将动画专业设置在计算机学院或相关技术学院。
不同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培养重点不同也是导致动画专业分类争议的重要因素 。一些艺术院校拥有雄厚的艺术师资力量和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在艺术创作、审美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将动画专业设置在艺术学院,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培养出具有深厚艺术底蕴的动画人才;而一些理工科院校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实力强劲,将动画专业与这些学科相结合,能够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动画技术型人才。例如,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国内顶尖的影视艺术院校,其动画专业依托学校在影视领域的深厚积淀,注重培养学生的影视创作思维和动画导演能力,使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电影质感的动画作品;而清华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显著,该校的动画专业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在动画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推动动画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