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北京政协委员建议:从“1米高度”建设儿童友好型旅游城市

发布时间:2025-10-30 17:51:41  浏览量:1

如何提升文体产品供给水平,助力消费中心城市建设?10月29日,北京市政协举行协商座谈会汇聚各界智慧。有委员专家建议,以“1米高度看城市”视角,建设儿童友好型旅游城市。

儿童文体项目潜力有多大?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秘书长苍玉清举例:今年端午假期恰逢儿童节,首钢园举办京津冀青少年篮球精英邀请赛,开放滑雪大跳台及南广场并推出亲子体育项目,假日期间园区客流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3.1%,消费额921万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35.2%。

苍玉清认为,目前北京市儿童旅游产品体系尚不完善,供给结构单一,现有亲子景区仅占全市A级旅游景区比例较低,且多以游乐设施为主,互动和教育性弱。

“应针对性补齐儿童文旅发展短板,将儿童友好旅游发展纳入北京市‘十五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推进首都儿童友好型旅游城市建设。”苍玉清建议,要构建多元儿童旅游产品体系,打造适龄化、分众化产品线,推出“童游北京APP”,设计分龄研学路线与任务包,支持开发城市寻宝、探究式研学、亲子共创营地等项目,开发节假日“城市微度假”型儿童主题产品,加强儿童文化内容供给与教育功能提升,形成“日常可达、教育可感、互动可玩”的文旅场景。要科学规划儿童友好型旅游空间体系,制定《北京市儿童友好型旅游空间建设导则》,推动公园、博物馆、城市地标等公共旅游资源转型升级,以“1米高度看城市”视角,推进“儿童友好型旅游示范区”建设。

座谈会上,委员、专家纷纷为提升文体产品供给水平,助力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民盟盟员、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罗笛建议,激活中端赛事消费潜力,把“京郊”变“赛场”——打造密云水库“零碳骑行圈”、延庆冬奥“冰雪穿越圈”、通州大运河“城市水岸圈”,推出系列“北京周末黄金赛”,吸引京内外选手参与。要让选手“留下来”、让农品“带回去”,推出“北京赛事通”小程序,方便人们参与赛事及相关活动,完赛包可选用“京郊优品”数字礼盒,把赛道流量导给农业品牌,将赛事从一天变成三天两夜,促进办赛地餐饮、民宿、手作市集同步升温,把“流量”变“留量”。

“新兴体育产业如冲浪、攀岩、电子竞技、VR/AR等,有着高度时尚和潮流属性,吸引大量年轻群体的持续关注与参与,成为拉动体育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霞建议要加强新兴体育产品供给,出台《北京市新兴体育运动活动指南》,完善赛事认证与管理,推进场地扩容提质与弹性供给,盘活“金角银边”,在核心商圈嵌入模块化滑板场、室内攀岩馆等小型高频空间,推动798、首钢园等工业遗存转化为综合性新兴运动聚集区,打造“可触达、可体验、可运营”的城市新兴运动网络。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也建议,应建立全市统一文体空间资源平台,梳理商业载体、公共空间、闲置场馆、老旧厂房、地下空间及学校体育设施课后时段等资源,实现“一图统揽”。出台《城市空间植入文体功能设计导则》,明确改造标准,降低“非标”空间合规利用成本。在构建北京文体消费新生态方面,应支持艺术团体、体育协会等与重点场景建立长期合作,打造“一场景一品牌”特色IP,如在运河公园推出“大运河”实景演出与赛艇体验,实现“一个场景、多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