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科罗志华:15载倾情,架起医患信任桥
发布时间:2025-10-30 16:05:52 浏览量:1
罗志华,男,40岁,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他扎根儿科临床一线15载,以精湛医术救治患儿逾10万人次,更以“自家人”般的温暖关怀成为无数孩子口中的“罗爸爸”。
他长期主动向患儿家属公开个人联系方式,24小时无偿提供医疗咨询,用超越职责的付出搭建起医患信任的桥梁。2020年,罗志华荣获“湖南好人”荣誉称号。
在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罗志华医生的诊室总是充满温情。2025年4月一名12岁的男孩京京(化名)独自前来复诊,面对罗志华关切的询问,他轻松地说:“罗医生,我爸爸知道我来找你,就让我一个人过来了。”
孩子的这个回答让罗志华吃了一惊,为了确保孩子安全,他要来孩子家长电话,拨通后,京京的爸爸解释,上次带孩子来挂过罗医生的号,感觉罗医生像自家人一样亲切,这次复诊时,他就让孩子独自过来了。在儿科这个通常需要“全家总动员”陪同的领域,家长敢于让孩子独自复诊,源于对罗志华医术和人品的双重认可。
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十多岁的中小学生,罗志华面对过无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他自家人一般的亲切态度和精湛的技术,让很多病人直呼他为“罗爸爸”。
从襁褓中的婴儿到青春期的少年,罗志华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小患者。他深知,治愈疾病不仅需要精准的用药,更需要情感的抚慰。他总是蹲下身来与孩子平视交流,用玩具听诊器缓解孩子的紧张,口袋里常备着奖励勇敢患儿的小贴纸。这种发自内心的关爱,让他成为了孩子们眼中亲切的“罗爸爸”。许多像京京爸爸一样的家长表示:“把孩子交给罗医生,我们一百个放心。”
主动向患儿家属留下个人联系方式,是罗志华行医多年的习惯,也是他医患关系实践中最为人称道的一环。“患者回去后,遇到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处理,能及时联系到医生,心里就踏实多了。”罗志华这样解释他的初衷。
这份超越常规医疗服务的付出,源于他对患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他清楚地知道,儿童病情变化快,家长容易焦虑,及时的指导不仅能缓解家属的恐慌,更能避免病情的延误。
无论是深夜还是清晨,他的手机始终为患者保持畅通。“人家打电话肯定有事,”罗志华常说,“特别是孩子半夜出现紧急情况,家属束手无策时才联系我,这是生命相托的信任。”
渐渐地,这条“生命热线”超越了单纯的医患关系。有些非他接诊的患者慕名咨询,一些老病患即使孩子没有生病,也喜欢打电话和他聊聊近况。这种基于信任的互动,构建了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典范。据统计,15年来,他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提供的额外咨询服务超过1.5万次,从未收取任何费用。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罗志华从未停止在专业领域的求索。他深知许多患儿往往无法准确描述症状,全凭医生的经验与细心观察。为此,他不断学习最新诊疗技术,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
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合理用药原则,最大限度减少患儿的痛苦和抗生素滥用。同事评价他:“罗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难得的是他对每个孩子都极富耐心,真正做到了视患如亲。”
2020年荣获“湖南好人”称号,对罗志华而言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他将这份荣誉化为更强的工作动力,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健康义诊、科普讲座活动,将儿童健康知识送到社区、学校。在他的影响下,科室形成了更加温馨和谐的服务氛围,多位年轻医生以他为榜样,改善了服务态度,提升了人文关怀水平。
罗志华常说:“医生治病,更要医心。尤其是儿科医生,我们多一点耐心,孩子就少一点恐惧;我们多一份责任,家长就多一份安心。”这种将心比心的行医理念,正是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生动体现。
15年如一日,罗志华在平凡的儿科岗位上,用仁心仁术书写着不平凡的医者情怀。他是患儿口中的“罗爸爸”,是家属心中的“定心丸”,更是医者仁心的践行者。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路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无愧于“中国好人”的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