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50名学生集体不上课,到底打了谁的脸?

发布时间:2025-10-30 15:29:37  浏览量:2

这是江西某地刚刚爆出的一个教育新闻。

由于该校某班最近转来一位存在行为障碍的特殊孩子,在课堂随意走动、突然高声喊叫,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被干扰。家长们多次与校方沟通无果,最终才出此下策。家长们表示,并非歧视,实在是影响太大。

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后,学校是有作为的。他们找到医院做了专门的鉴定,鉴定认为符合学校招收条件。所以学校只能接受。作为特殊儿童家长让孩子依据政策随班就读也是合法的。作为50名孩子的家长,面对上课严重受影响的情况下,选择集体不上课,也是无奈之举。

很显然,学校、特殊儿童家长、正常儿童家长,三方都有理。怎么办?

世界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可是今天却被所谓的公平、均衡教育彻底抛弃了。假如孔子再现人间就教育问题对话,我们该如何一手托着因材施教、一手托着公平均衡而奔向高质量发展?

很显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正确的,必须坚定。因材施教的原则更是正确的,必须执行。然后,就是落实公平均衡政策的对象、方式、方法的问题了。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特殊儿童不特殊,只是学习进度比常态儿童明显慢些,那么先不妨让他们融合在常规班级接受常态教育,然后在某个阶段让他停一停(留级),为他找到适合的学习进度再前进。与此相反,事实上还有学习进度比常态儿童明显快的孩子,同样应该在某个阶段让他跳一跳(跳级),让他按照适合的成长速度前进。这是对儿童学习进度差异的均衡。

如果特殊儿童真的特殊,那么应该根据其行为表现分成两类。一类是行为不影响正常儿童的,比如自闭症患者,应该根据融合教育政策入学。一类是行为影响正常儿童的,比如本案所说儿童,可以尊重家长的选择,接受孩子入学。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校开设特殊资源科室,将该生或单独或归类编班就读。从而真正落实义务教育的公平政策,让不同的孩子跟着不同的队伍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遗憾的是,建立特殊资源教室,这是国家政策层面早就明确规定的教育公平举措。但各地各学校因为经费、人力等因素没有落实到位。希望随着该事件的发酵,能够推动该政策的落地。

透过本案,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因材施教除了必须做好特殊儿童的教育,保住教育的底线外,还应该做好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引领与奠基工程。这将是影响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希望工程。令人心痛的是,这项工程却越来越被所谓的公平均衡教育制约着、荒废着……

我知道,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事物总是螺旋式发展的。期待着公平均衡教育的底线落地,更期待着因材施教原则的全面落地,不仅要真正催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不能因未来高端创新人才的损失让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被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