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擦边!儿童APP挣钱,底线不能让给利益
发布时间:2025-10-30 13:36:00 浏览量:2
打开给娃用的启蒙APP,本想让孩子学儿歌、认汉字,结果开屏就是扭腰摆胯的擦边直播广告,甚至夹杂着低俗文案——最近不少家长反映的儿童APP广告乱象,让人既愤怒又揪心。这些面向3-12岁儿童的平台,本该是守护孩子成长的纯净空间,如今却被不良广告悄悄入侵,挣钱难道真的可以没有底线,拿孩子的身心健康当赌注?
其实,儿童APP广告乱象早不是新鲜事,只是最近因多个知名儿童品牌相关产品出问题被集中曝光,再次引发全网关注。有家长吐槽,孩子用的早教APP里,开屏广告的关闭按钮小到几乎看不见,稍不注意就会误触跳转;还有的学习类软件,中途突然弹出花哨的游戏广告,硬生生打断孩子的学习节奏;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号称“无广告”的付费APP,也暗藏诱导消费的擦边内容,让家长防不胜防。
这些不良广告能明目张胆钻进儿童APP,核心还是利益驱动。对不少儿童APP平台来说,广告收入是重要的盈利来源,尤其是一些免费APP,全靠接入广告联盟赚钱。而广告商那边,儿童APP的用户粘性高、使用频率高,成了他们眼中的“流量肥肉”。部分平台为了追求更高的广告分成,对第三方推送的广告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审核责任抛到脑后,甚至降低审核标准,让擦边、低俗内容有了可乘之机。更有甚者,一些平台故意设计“虚假关闭按钮”“强制跳转”等套路,诱导孩子误触,只为多赚点广告点击费,完全不顾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从法律层面来说,这类行为早已触碰红线。《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低俗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的广告,必须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要求,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也对弹窗广告作出严格限制,禁止设置虚假关闭标志、强制多次点击关闭等行为。儿童APP里的擦边广告,既违反了广告内容的合规要求,其诱导点击、强制跳转的形式也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平台和广告商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不良广告对儿童的隐性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3-12岁的孩子正处于价值观形成、认知能力发展和性别意识建立的关键期,他们缺乏对不良内容的辨别力和抵抗力。长期接触擦边、低俗信息,可能会让孩子模糊性别认知边界,对“美”和“得体”产生错误理解,甚至出现模仿不良行为的情况;而广告中暗藏的诱导下载、付费陷阱,还可能让孩子误操作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这种过早的不良信息渗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失去本该纯粹的成长环境,这是任何物质补偿都无法挽回的。
家长们之所以愿意给孩子使用儿童APP,甚至为付费版买单,是相信这些平台能守住“儿童友好”的底线。可当这份信任被利益打破,不仅让家长们寒心,更会破坏整个儿童数字产品行业的公信力。如果连专门给孩子用的APP都不能让人放心,家长们还能去哪里寻找安全的线上成长空间?
要解决儿童APP广告乱象,不能只靠家长“严防死守”,更需要平台、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同发力,织密保护儿童的“安全网”。
对APP平台来说,“第三方提供”绝不能成为免责理由。作为直接面向儿童的服务方,必须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方面要严格筛选广告合作方,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对推送不良内容的第三方坚决终止合作,绝不因短期利益牺牲孩子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强化内部审核机制,哪怕是第三方提供的广告,也要逐一审验内容,针对儿童群体制定更严格的审核标准,比如禁止出现暴露着装、夸张动作、低俗文案等,同时优化广告呈现形式,关闭按钮要清晰醒目,杜绝强制跳转、虚假关闭等套路。对于付费APP,更要兑现“无广告”承诺,不能搞“明码标价无广告,暗地藏着擦边球”的猫腻。
对监管部门而言,要加大执法和巡查力度,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可以开展儿童APP广告专项整治行动,采用技术监测和人工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市面上的儿童APP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擦边广告、诱导点击、违规推送等问题的平台,依法处以罚款、责令限期整改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坚决责令下架,并将相关企业列入失信名单。同时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让家长发现问题后能及时反馈,形成“家长监督+监管查处”的闭环。此外,还应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儿童APP广告的具体禁区和处罚标准,让监管有法可依、执法有力。
对行业协会来说,要发挥自律作用,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可以牵头制定儿童APP广告行业公约,明确广告内容、形式、审核流程等方面的标准,推动平台自觉遵守;同时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规的企业进行公示,形成行业内的监督压力,让“儿童友好”成为行业共识。
对家长来说,也要提高警惕,做好监护责任。给孩子选择APP时,优先选择口碑好、无不良记录的正规平台,尽量选择付费无广告版本;使用时可以开启儿童模式,限制广告推送和付费功能;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区分广告和正常内容,遇到不良信息及时告知家长;如果发现APP存在违规广告,要及时截图保存证据,向监管部门或平台投诉举报,为净化儿童网络环境出一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守护孩子的成长环境,就是守护我们的明天。儿童APP的初衷是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启蒙教育资源,而不是成为不良广告的“集散地”。挣钱可以,但不能没有底线;追求利益可以,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希望所有儿童APP平台都能牢记初心,把“儿童友好”放在首位,用负责任的态度做产品;希望监管部门持续发力,筑牢法律防线,让不良广告远离孩子;也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网络安全,一起为孩子打造一个纯净、安全的线上成长空间。只有这样,家长们才能放心让孩子使用APP,孩子们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