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今日影评 | 动画电影如何成为文旅发展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10-30 09:07:41  浏览量:1

1905电影网专稿 当动画不再只是荧幕上的光影艺术而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一场由国产动画引领的文旅消费新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为文旅产业注入全新活力,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9亿元的全球票房佳绩,跻身影史第五,并迅速带动全国哪吒主题旅游线客流激增。天津陈塘庄、河南西峡陈塘关遗址公园,以及四川宜宾哪吒行宫等地热度飙升,其中哪咤行宫单日游客峰值突破8000人次,累计接待游客量较往年同期增长近300%。

暑期档上映的《浪浪山小妖怪》则点燃了观众对山西古建的兴趣。影片中出现的永安寺、佛光寺、晋祠水镜台等景点在各大旅游平台的搜索量同比上涨380%,成为新一代文化打卡地。

国庆档亮相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让河南中牟的官渡古战场遗址焕发新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寻三国历史的真实足迹。

本期节目特邀自媒体博主董浩然,共同解析国产动画电影如何成为文旅发展的新引擎,探寻其背后的经济逻辑与未来可能。

动画与真人电影的核心差异:

受众与IP生命周期的双重分野

在解析动画电影对文旅产业的带动作用时,自媒体博主董浩然指出,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在推动文旅发展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核心差异主要体现在受众群体与IP生命周期两个维度。

从受众群体来看,动画电影的受众更偏向青少年儿童,这一群体不仅自身对动画IP有着强烈的情感认同与追随意愿,更能带动家庭式消费,形成“亲子游”“家庭游”等文旅消费场景,进一步扩大景点的客群覆盖面。

同时,部分动画电影改编自经典漫画,其IP本身已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基础,这部分粉丝对IP的忠诚度更高,更愿意为IP相关的文旅体验买单,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从IP生命周期来看,动画IP的生命周期显著长于真人电影IP。董浩然提到,优质动画IP的生命周期可达10年甚至20年,通过续集创作、衍生品开发、跨界合作等方式,能够持续保持热度,长期影响大众的消费选择。而真人电影IP受演员、剧情、时代背景等因素限制,生命周期相对较短,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文旅带动效应。

此外,两者在内容呈现逻辑上也存在本质区别。真人电影的核心在于“复原”,多是对现实场景的真实再现或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其对文旅景点的带动更多是“实景背书”;而动画电影的核心在于“再造”,它能够在真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光之外,凭借想象力创造出独属于动画的“二次元风光”。

这种“再造”不仅能赋予现实景点新的文化内涵,更能创造出全新的虚拟场景,再通过文旅开发将其落地为现实体验项目,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游客带来更具想象力与沉浸感的旅行体验。

动画IP的经济版图:

从文旅消费到衍生品市场的双向发力

国产动画IP的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文旅市场的直接拉动,更延伸至衍生品领域,形成“文旅+衍生品”双轮驱动的经济模式,构建起庞大的动画IP经济版图。

在衍生品市场,国产动画IP展现出惊人的消费潜力。《浪浪山小妖怪》授权衍生单品超800款,涵盖文具、服饰、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罗小黑战记2》线上商城售出超14万件周边衍生品,其可爱的角色形象成为粉丝收藏与日常使用的热门选择。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衍生品销售额更是突破100亿元,创下国产动画衍生品销售的新高。

《中国动画发展报告(2025)》显示,预计2025年与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521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背后,是“谷子经济”与“动画寻根”的深度融合与互为补充。

董浩然在分享中提到,“谷子”与“动画寻根”是动画IP经济的“一体两面”:“谷子”侧重满足观众的收藏欲与陪伴感,消费者通过购买立牌、手办等衍生品,将动画中的角色与情感寄托于实物之上;“动画寻根”则侧重满足观众的探索欲与体验感,消费者通过造访动画取景地、还原影片路线、参与主题活动,在现实中追寻动画中的场景与情感共鸣。

这种双向需求催生了独特的消费场景:许多二次元爱好者会身着动画角色的cos服装,携带喜爱角色的手办,前往动画取景地打卡,收集当地限定的“谷子”,并录制Vlog记录旅程,将“动画寻根”与“谷子收藏”结合,打造百分百沉浸式的动画IP体验。这种消费模式不仅带动了文旅与衍生品市场的双重增长,更强化了粉丝对动画IP的情感认同,形成良性的商业循环。

二次元消费力爆发的深层逻辑:

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的双重驱动

为何二次元群体对动画IP相关消费展现出如此强大的购买力?董浩然认为,这背后是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的双重驱动,以及动画IP自身特性与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高度契合。

首先,动画电影的受众年龄层偏小,其角色形象往往具备“萌属性”“燃属性”等特质,更易引发观众的情感亲近感。相较于真人角色,动画角色的形象更具可塑性,能够精准贴合目标受众的审美偏好,形成强烈的情感连接。

同时,动画电影的非现实特性为内容创作提供了更大空间,既符合年轻人对世界的想象性认知,又能通过角色间真实的情感与羁绊,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找到情感寄托。

其次,动画内容传递的正向价值观与年轻人的精神需求高度契合。多数国产动画电影围绕“真、善、美”“正义战胜邪恶”“友情与成长”等主题展开,这些正向的价值理念能够引发年轻人的精神共鸣,进而增强对动画IP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再者,年轻人更愿意为“爱好”买单的消费观念,为二次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年轻消费群体更注重消费的个性化与情感价值,愿意为自己喜爱的IP付费。

动画电影文旅融合的未来可能:

内容拓展与技术创新的双向探索

在谈及动画电影在文旅融合与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未来可能性时,董浩然认为,可从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进行探索,挖掘更多潜力,推动动画IP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内容维度来看,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爆款题材多集中在玄幻、神话、历史领域,这些题材的故事发生地往往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或拥有独特自然风光的地区,与动画IP的结合能够快速实现流量转化。

但与此同时,现实题材动画的开发相对较少,而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拥有充足的交通、住宿、饮食等文旅配套资源,若能加强现实题材动画的创作,将城市生活、现代文化等元素融入动画内容,有望为城市文旅发展提供新的突破口。

从形式维度来看,AR、VR等新兴技术为动画IP与文旅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过AR技术,游客可以在现实景点中与动画角色进行互动,解锁虚拟场景与故事线;借助VR技术,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动画中的虚构世界,实现“穿越”到动画场景的体验。

董浩然期待,未来国产动画电影IP在立项之初,就能同步规划、设计相关的文旅配套体验,将动画内容与文旅服务深度绑定,打造“动画IP+文旅体验”的一体化产品。

更长远来看,国产动画电影有望通过文旅融合,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当动画IP与中国的大好河山、文化遗址、民俗风情深度结合,当“动画寻根”成为大众旅行的重要选择,国产动画不仅能带动文旅经济的发展,更能让中国文化以更生动、更年轻的方式走向大众,走向世界,让更多人通过动画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