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用艺术为儿童搭建情绪表达空间

发布时间:2025-10-30 11:28:00  浏览量:2

人民网上海10月30日电 10月29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色织人生,心向疗愈 —— 多维交互疗愈工坊”成果展览开幕式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拾益广场举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俞振伟,未来设计学院书记、副院长王红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倩、社会工作部主任傅丽丽,教师代表姜玥婷及相关负责人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场聚焦儿童艺术疗愈的跨学科共创成果展示。

艺术疗愈作为一种创新的辅助治疗方式,在儿童医疗领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特别是住院患儿来说,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往往是困难的。艺术疗愈恰恰通过非语言的创造性过程,帮助孩子们表达和沟通那些难以言表的思想和情感,为他们的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有效的出口。

今年7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在浙江开展“色织人生,心向疗愈——多维交互疗愈工坊”,旨在通过丰富的艺术创作活动,为儿童打造一个温和且富有结构的情绪表达空间。本次展览首次将工坊中制作的艺术作品陈列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展出,旨在让更多就诊儿童家庭能在医疗环境中感受艺术疗愈的力量,也是一场集艺术创作与疗愈功能于一体的跨学科实践成果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倩在致辞中表示,儿童在就医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情绪上的压力与困扰,而艺术疗愈为儿童、尤其是重病儿童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情绪释放途径。医院始终致力于为患儿营造更温馨、更具人文关怀的就医环境,此次艺术疗愈成果展的落地,正是医院践行以健康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在人文医疗领域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在未来,儿科医院也希望与更多社会力量合作,通过艺术的温暖,帮助孩子们缓解诊疗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儿童更好地进行社会适应与康复。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俞振伟在致辞中强调,跨学科合作是推动艺术疗愈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正是高校与医院深度合作的成果体现。未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也将大力支持与儿科医院的交流与协作,不断探索艺术疗愈在儿童健康领域的新路径、新方法,更好地发挥艺术的社会价值,为儿童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本次展览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艺术创作,为儿童打造一个"温和而有结构的情绪表达空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未来设计学院书记、副院长王红江教授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相关内容,并回顾了学院与儿科医院开展的艺术疗愈相关合作。他提到,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孩子们的情感与想象。这些作品形式多样,涵盖了绘画、手工编织等多种艺术形式,从不同维度展现了艺术疗愈对儿童心理的积极影响。未来,也希望能与儿科医院有更多合作落地。

本次参展作品都是大一新生绘制,专业基层教研组负责人李悦老师表示:“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艺术与医学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更昭示着一个以人为中心、更具温度与情感的医疗未来。艺术疗愈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需要复杂的语言,在专注的手工创造中,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情绪的释放和心灵的按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傅丽丽分享了儿童专科医院中艺术疗愈的实践经验。她结合医院的实际案例指出,在日常诊疗中,艺术疗愈已成为辅助医疗的重要手段。许多患儿在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后,情绪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对治疗的配合度也有所提高。艺术疗愈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在儿童医疗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儿科医院也将持续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以工作坊的形式将“梦想医学院”品牌项目设计升级,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与生命教育空间,持续推动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

活动现场,李倩、俞振伟共同在一幅大型“爱”字画上画出爱心,代表着社会各界对患儿心理健康的关爱。这一简单而温馨的仪式,生动诠释了艺术疗愈的核心精神——用创意和关爱抚慰心灵。这也标志着本次展览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结束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在姜玥婷老师的带领下与医务社工共同带领住院儿童和门诊儿童参与工作坊活动。孩子们亲手制作出绚丽多彩的纸质花朵,这种持续性的艺术互动,正是艺术疗愈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组织艺术工作坊,医院不仅为患儿提供了分散注意力的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赋能儿童建立心理支持机制,帮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