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家庭教育之儿童财商课:3招培养孩子的“财富创造力”,家长学习

发布时间:2025-10-29 17:00:46  浏览量:2

文 | 家庭心理师徐伟伟

你听说了吗?山东省一些小学已经准备试点引入财商课,教材都从新华书店采购了。这个消息更加引发了家长们对孩子财商培养的重视。那么,我们普通家长应该如何在家培养孩子的“财富创造力”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方法。

先立“心”,再谈“钱”:财商的本质是价值观的修炼

你听说过“心穷”这个词吗?不少家长把财商教育等同于“教孩子省钱”“学理财”,却忽略了财商最核心的理念——钱是工具,价值观才是根本,结果养出的是“心穷”的孩子。其实,就像园丁要先育根再浇水施肥一样,财商培养的第一步,是帮孩子建立“健康的金钱观”。

富豪家庭的“财富观”启蒙

一些富豪家庭之所以富有,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有正确的财富观。比如,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就不会避讳“钱”的话题,反而是积极引导孩子去认识钱,认识财富。

“爸爸的钱是辛苦挣来的,你想要的东西要自己争取,或者等攒够零花钱。”一位富豪这么告诉自己的儿子,他没有直接购买孩子想要的东西,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做家务奖励(如整理房间)凑齐差额。他说:“我给你买的不是书包,是让你明白‘想要的东西需要付出努力’。”

被“包办”的孩子,难有“财富感知力”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10岁还不会自己买文具,原因就是他的妈妈总说“我帮你搞定”。结果这个孩子不仅对价格没概念,还养成了“想要就闹”的习惯——因为他从未体会过“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要知道,财商的底层是“自我掌控感”,当孩子能自主决定“如何花自己的钱”,才会真正理解“价值”与“责任”。

放手让孩子“试错”:抗挫折力,是财商的“压舱石”

财商培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真实场景中“摔打”出来的。就像学游泳必须下水,孩子的财商也需要在“犯错-复盘-改进”的循环中成长。家长的“过度保护”,反而会让孩子失去面对金钱的“创造力”。

“失败的摆摊”教会孩子的事

杭州一位妈妈分享:她让8岁儿子用自己的零花钱进了一批玩具摆摊,结果因定价过高、无人问津而亏损。孩子哭着说“再也不做生意了”,妈妈却没有安慰,而是和他一起复盘:“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如果下次进10元的玩具,卖15元会不会更好?”后来孩子调整策略,不仅回本,还赚了钱,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市场调研”和“情绪管理”。

别用“安全”绑架孩子

很多家长怕孩子乱花钱,干脆“一刀切”:“你的钱我帮你存着,不准动!”这会让孩子丧失“风险意识”和“规划能力”。就像褚时健曾说:“真正的财富,是从坑里爬起来的能力。”孩子的财商,也需要在“试错”中长出“抗风险的铠甲”。

家长是“活教材”:你的消费习惯,是孩子的“财商模板”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7岁前的消费模仿率高达80%。家长的每一次购物冲动、每一次“为省钱而妥协”、每一次“偷偷买奢侈品”,都会被孩子悄悄记在心里,成为他们未来面对金钱时的隐性“模板”。

普通家庭的“财商渗透”

一位家长分享:她和丈夫每月固定存下收入的30%作为“家庭应急金”,并让女儿参与记账。当女儿问“为什么爸爸不买新手机”时,她回答:“我们现在的手机还能用,把钱存起来,以后可能带你去旅行,或者帮有需要的人。”潜移默化中,孩子不仅理解了“储蓄的意义”,也懂得了“钱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双标”的消费观最伤孩子的心

同事王姐总对孩子说“不要攀比”,自己却在朋友圈晒“轻奢包”“高档餐厅”,还抱怨“赚钱不够花”。结果孩子总问:“妈妈,为什么你可以买贵的,我不能买玩具?”家长的“言行不一”,会让孩子陷入“价值观混乱”——他们会认为“赚钱不重要”“省钱是懦弱”,甚至用“偷钱”来满足虚荣心。

财商培养的“极简行动指南”

1. 给孩子“有限的自主权”:比如每月固定零花钱,让他自己决定“储蓄/消费/捐赠”比例,家长只在超支时引导,而非直接干预。

2. 带孩子“体验真实场景”:逛超市时让他算价格(“10元买3个苹果,每个多少钱?”),买菜时让他对比“散装vs包装”的性价比,在生活中渗透“价值判断”。

3. 家长“坦诚沟通金钱”:不必回避“我们为什么存钱”“买这个是否值得”,让孩子知道:钱的意义,在于让生活更有底气,而非无节制的欲望。

财商不仅仅是“财富密码”,还是让孩子在人生每个阶段都能“不慌不忙”的能力——既能在顺境中守住初心,也能在逆境中找到出路。与其焦虑“孩子会不会缺钱”,不如培养他“面对金钱的从容与智慧”。这才是父母能给孩子最珍贵的“财富创造力”。

关注@家庭心理师徐伟伟,育儿不焦虑,家庭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