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APP岂容低俗广告“钻空子”
发布时间:2025-10-29 16:01:37 浏览量:2
□张文镧(西京学院)
近日,一则关于“宝宝巴士儿歌APP推送低俗广告”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许多家长惊讶地发现,这款专为儿童设计的教育软件,开屏时竟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的直播广告。孩子只需轻轻一点,就可能进入不良页面,甚至自动下载无关软件。事件曝光后,宝宝巴士方面虽已致歉并下线相关广告,但此事暴露出的儿童软件安全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监督。(10月29日 澎湃新闻)
作为一款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儿歌应用,当低俗广告从中“冒”出来时,才更让人感到忧心。宝宝巴士在家庭中有着“启蒙老师”的角色,孩子们跟着它学唱歌、认字、学习,家长对其充满信任。想象一下,孩子正期待着听一首欢快的儿歌,屏幕上却突然出现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这种反差不仅破坏了孩子的使用体验,更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报道中提到,有家长的手机里无故多出许多陌生软件,后来才发现是孩子在使用APP时误点广告所致。孩子天真无邪,往往难以识别这些广告陷阱,轻轻一点就能跳转到其他网站和页面。这种情况下,儿童软件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反而成了不良信息接触儿童的“快捷通道”。
宝宝巴士在回应中将问题归咎于“第三方平台接入广告”,并坦言“审核难免存在疏漏”。这样的解释虽然坦诚,却难以令人完全信服。既然服务于儿童,就应当建立更高标准的审核机制。就像我们不会把带有尖角的玩具交给孩子一样,儿童软件的环境也应当是经过精心检查、确保安全的。不能因为广告来自第三方,就降低对内容的要求。
在舆论的监督下,宝宝巴士已迅速采取行动,不仅下架问题广告,还承诺完善审核机制,研发广告拦截功能。这种积极应对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我们也希望这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个别行为,而应成为整个儿童应用行业的警钟。
如今,各类儿童软件层出不穷,它们在丰富孩子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考验。投放广告是常见的盈利方式,但这绝不能成为损害儿童权益的理由。企业应当意识到,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比短期收益重要得多。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对于那些违反规定的广告,平台有责任主动禁止发布。作为家长,大家也要勇敢维护自身权益,遇到问题广告时,不仅要向平台投诉,还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只有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才能让低俗广告无处藏身。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他们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期待所有儿童应用开发者都能以此为鉴,真正把儿童权益放在首位,用更严格的标准进行自我要求,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毕竟,守护孩子们的纯真笑脸,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