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话直说丨儿歌APP推送低俗广告,“儿童专属”不是营销噱头而是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25-10-29 13:35:36 浏览量:2
孩子们的数字世界,不能成为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法外之地”。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观看,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据经视直播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10月28日,宝宝巴士品牌客服表示,非会员状态下APP内确实会展示由第三方平台投放的广告,但平台会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监督。审核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如出现低俗等不适宜的广告,属于“异常情况”,将反馈处理。
10月29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表示诚挚的歉意。针对暴露出的漏洞与不足,立即进行整改优化。
一边是专为儿童设计的儿歌APP,一边是低俗擦边的直播广告,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人愕然,这无疑是对儿童纯净网络环境的玷污,也是对家长信任的辜负。
儿童应用软件主要面向未成年人,不管是软件内容、广告、验证等要求,都要高于普通的商业软件。宝宝巴士方面称问题广告系第三方平台接入,其审核责任被轻描淡写为“难免疏漏”,这样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该公司整改措施中提到“自行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这一表述就反衬出此前在广告管控上的不足。如果早能将儿童保护置于更高优先级,何至于等到问题曝光后才重视?企业的安全防护,不应被动跟在问题后面补漏,而应前瞻性地筑起防线。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公司,如果什么广告的钱都想赚,不但会“难免疏漏”,还可能因低俗广告而担责。
保护儿童“线上”安全,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章节,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要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当具有有效识别违法信息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便于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等功能。在此背景下,儿童类应用更应主动作为,而非被动合规。
儿童数字生态的净化,需要多方合力。对企业而言,不能只把“儿童专属”当营销噱头,而应将其转化为更高的内容标准和更严格的管理要求。在引入广告时,除了技术层面的过滤,还应建立专门的儿童广告审核机制,从源头杜绝不良信息侵入。
监管部门应针对儿童类应用建立更明确、更细致的广告投放规范,同时加大日常巡查和执法力度,让触碰红线的企业付出应有代价。畅通便捷的举报渠道,鼓励家长和社会共同监督。
孩子们的数字世界,不能成为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法外之地”。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观看,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希望企业能真正将社会责任融入商业基因,让孩子在数字世界中安全、健康地探索与成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