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是一场不断学习的修行
发布时间:2025-10-28 22:42:45 浏览量:2
今天,迷爸参加了一场关于亲子教育的小型研讨会。
迷爸在会上分享了近十年来陪伴孩子书小迷的经历,并介绍了写的亲子陪伴日记——《书小迷记》。
迷爸提出一个观点:“亲子教育的目标,固然是教育好孩子,但父母更应该学习怎样做好父母。”
这一观点,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同。大家一致认为,《书小迷记》不仅是一部温暖的亲子陪伴记录,更是一部具有借鉴意义的家庭教育实践手记。
迷爸最初写日记,其实是想以身作则,引导书小迷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锻炼他的写作能力。
然而,写着写着,迷爸渐渐发现,这份日记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初衷。
迷爸想象着,等书小迷长大后再翻阅这些文字,一定会拥有温馨的回忆——而他自己,也同样会在这些文字中,重温那些陪伴的时光。
有趣的是,迷爸并没有成功培养出书小迷写日记的习惯,反而是他自己,深深爱上了记录与女儿相处的点滴。至今,迷爸已写下五百四十三篇日记,累计六十余万字。
在这个过程中,迷爸逐渐意识到:写日记,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教育与反思。不断学习如何陪伴孩子、如何做好父亲——《书小迷记》既是一部亲子陪伴的实践日记,也是一部做父亲的学习日记。
每一个孩子,都是第一次做孩子;而每一位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即便家中有多个孩子,父母也常常不自觉地套用教育上一个孩子的经验去对待下一个。于是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老二比老大调皮多了”“这个孩子更让人操心”……
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则往往凭借自己儿时被教育的片段记忆来教育子女,然后困惑:为什么这孩子比我小时候难教多了?
从一个人出生到成为父母,时间已过去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自己受教育的那个年代,不去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就很难做好亲子教育。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中仍有不少父母“只管生、不管教”,甚至“不管养”。
但凡是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只要稍作总结就会发现:我们在教导孩子的同时,也在被孩子教导。
我们学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提升为人处世的能力。而那些更善于学习的父母,往往也更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总结教育方法、如何提升自己。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未来能有所作为,而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榜样。
如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格子”里,不再像过去那样,放学后有一大群孩子在大院或村子里自由玩耍。
在这个缺乏玩伴的时代,父母成了孩子最重要的伙伴,父母的陪伴时间与质量,显得尤为关键。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部手机就能连接整个世界。如果父母不去学习如何履行父母的职责,那么手机里的游戏、短视频就可能成为孩子的“玩伴”和“老师”,让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当我们某天突然夺走孩子手中的手机,也许换来的不是醒悟,而是孩子从你所住的楼层一跃而下——无法挽回的悲剧。
所以,对所有希望做好父母的人说:亲子陪伴,是一场双向的成长;学习做好父母,是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你可以选择不去学习、不去陪伴,但请记住:如果你不做孩子的陪伴者,手机就会代替你。
你,愿意吗?
---此亲子陪伴日记《书小迷记》第五四四篇写于2025年10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