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周末新热度: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内的亲子非遗时光

发布时间:2025-10-27 14:34:53  浏览量:2

每逢周末,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温度。走进遵匠非遗文创工坊,九岁的李朋朋正低头捏着一片金黄的银杏叶,外婆魏学在一旁悄悄调整叶柄的角度。

“这是第三次来了,”魏学笑着说,“我们非常喜欢非遗文化,希望长期在这儿学,把它传承下去。”

这样的画面,自今年“五一”以来,每周末都在园区重复上演。孩子们专注揉捏、折叠、粘贴,家长在一旁配合,偶尔低声交流。

银杏叶、扎染、绒花、漆器……这些曾经只存在于记忆或博物馆中的技艺,如今成了亲子间可触摸、可创造的周末语言。

“园区建于2016年,我们以三线文化为底色,打造一个创意、时尚、休闲、怀旧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创意园区。”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负责人介绍,园区并不只想做一个观光地,更希望成为文化传播的现场。

2017年,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亲子游成为探索方向之一。目前园区约30%业态与亲子相关,从非遗工坊到三线建设博物馆,从美术馆到图书馆,都向家庭敞开怀抱。

“我们是通过公众号报名的,很幸运抢到了名额。”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家长杜飞飞边说边整理手中的布料,“需要很多耐心,但做完特别有成就感。”她的孩子杜弦骎举起一个手工别针笑着说:“这个比之前做的冰箱贴难,但更好玩!”

不远处,居秋妍和妈妈刚完成一件银杏叶手作:“今天做了好看的手工,特别开心,希望下次还能来。”

在培训师刘银看来,非遗不只是手艺,更是情感纽带。“父亲节爸爸带孩子做扎染,母亲节一起做朵绒花——传统节日因亲手制作而更有温度。”

遵匠非遗文创工坊作为遵义首家非遗文创平台,与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合作推出周末专场,就是要打造“能看能做”的体验空间,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除了手工体验,园区还藏着更多层次的文化呼吸。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里,家长牵着孩子的手驻足老照片前,讲述1964至1980年那段峥嵘岁月;美术馆展厅中,一幅幅画作引发轻声讨论;图书馆角落,亲子共读的身影安静而温暖。整个园区像一个包容的文化容器,既承载历史记忆,也激活当代创意。

“我们持续为全年龄段市民服务,让亲子家庭有所得,也让其他游客有共鸣。”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负责人说。如今,带孩子来1964度过周末,已成为不少遵义家庭的新习惯。

金秋的银杏叶和扎染的布料可能褪色,但亲手体验种下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记忆,却在一代代人手中悄悄生根、发芽。

记者:毛艺 陆云峰

编辑:刘鑫

一审:刘鑫

二审:王磊

三审:赵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