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传统教育 vs 换位思考,父母该如何教育萌娃

发布时间:2025-10-23 10:52:03  浏览量:1

我在一线教学 12 年,见过各种各样的亲子矛盾。就说作业拖延这事儿吧,晚上孩子坐在书桌前,一会儿摸摸橡皮,一会儿看看窗外,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能拖到两三个小时。家长在旁边急得不行,不停地催促,可孩子还是不紧不慢的,最后家长忍不住发火,亲子间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除了作业拖延,挑食问题也很常见。餐桌上,家长精心准备了各种有营养的饭菜,可孩子就只挑自己喜欢的吃,青菜、胡萝卜碰都不碰。家长苦口婆心地劝,甚至威胁孩子,可孩子就是不妥协,一场吃饭大战就这么爆发了。还有同伴争执,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回家跟家长倾诉,有些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指责自己的孩子不懂事,要让着别人,孩子心里委屈,和家长的关系也变得疏远了。

这些亲子冲突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和家长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在时间感知上,孩子对时间没什么概念,他们不理解家长为什么总是那么着急,觉得自己的节奏挺好的。价值判断方面,家长觉得学习、吃有营养的食物重要,可孩子可能觉得玩耍、吃喜欢的零食才是最重要的。风险评估上,家长担心孩子受伤,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多限制,孩子却觉得家长太胆小。情绪处理上,孩子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崩溃,家长却觉得孩子太矫情。社交规则上,家长认为要礼貌待人、分享合作,孩子却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既然知道了这些差异,那家长该怎么换位思考教育孩子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策略。

观察技巧方面,我们可以从日常游戏互动中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就拿孩子玩积木来说,积木倒塌了,家长别急着帮忙或者指责,先看看孩子的反应。要是孩子自己在尝试重新搭建,就让他自己探索;要是孩子向你求助,你再引导他思考怎么让积木更稳固。我班上有个孩子,以前玩积木没耐心,一倒就发脾气。他妈妈用了这个方法后,孩子慢慢学会自己思考和尝试,现在搭积木的水平提高了,也更有耐心了。

沟通也很重要,通过家庭会议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是个好办法。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开家庭会议,让孩子来主持讨论。在会议上,大家可以分享这周的开心事和烦心事,一起想办法解决。我有个学生,以前和父母交流少,把心事都藏在心里。自从家里开始开家庭会议,他变得开朗了,愿意和父母分享想法,亲子关系也变好了。

除了观察和沟通,情景训练也能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思维。比如去超市购物时,让孩子计算预算并做决策。给孩子一定的钱,让他自己选想买的东西,这样他能学会合理规划和决策。我认识一个家庭,孩子以前花钱大手大脚,没节约意识。通过这种训练,孩子现在知道钱来之不易,买东西也会考虑性价比了。

为了让沟通更方便,我设计了一些可视化沟通工具。就像“情绪温度计”,孩子可以用它表达自己的情绪程度,家长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还有“决策天平”,孩子面临选择时,能在天平两边写下不同选择的好处和坏处,帮他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不过,用这些方法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观察孩子时,有些家长可能观察得不够仔细,或者观察后没及时正确引导。补救办法就是家长要更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情,多和孩子交流。还有家庭会议中,有些家长可能会主导讨论,让孩子没机会表达真实想法。这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意见。

用这些方法前后,亲子对话和孩子的能力成长变化很大。以前家长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磨蹭,作业还不赶紧写完!”现在会说:“我知道你可能不想写作业,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让写作业变得有趣。”孩子以前遇到问题依赖家长,现在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了。有个孩子以前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就哭着回家找家长,现在会先自己和同学沟通,解决不了再和家长商量,抗挫能力明显增强了。

教育不是家长单方面的灌输,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激发他们自主成长。希望家长们多为孩子想想,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