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抽动症的孩子,不是突然患病,五脏失调太严重了!

发布时间:2025-10-23 14:30:15  浏览量:2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与身体内五脏六腑的失衡有关。五脏六腑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平稳状态。

抽动症的孩子不是突然患病,而是在不良的饮食、情绪、生活习惯的日积月累下,导致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由失衡到严重失调,最终形成肝风,并通过筋、窍、肌肉表现出来,形成抽动症。

1.肝:风动之源

孩子学习压力大、家庭氛围紧张、或情志不遂,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长期郁滞,会郁而化火,火热灼伤肝阴,导致肝阳上亢,阳亢到极点就会化风。这是抽动症最主要的病机。

2.脾:痰湿之巢

孩子长期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生冷零食,这极易损伤脾胃。脾虚则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水湿内停,聚集成痰。肝风妄动之时,会裹挟着体内的痰浊,一起上扰清窍,痰阻于咽喉,则见喉中异响、清嗓子、怪叫。

3.肾:先天之本

孩子的生长发育全靠肾精的滋养,若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久病耗伤肾精,会导致肾阴亏虚。肾阴亏虚,则无法滋养肝阴,导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从而引发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五脏相生相克,因此,中医采用的方法,绝非单纯镇肝熄风,而是要标本兼治,调和五脏

10岁男孩,平时学习压力较大,父母要求严格。喜食油炸食品、喝碳酸饮料。半年前开始出现不自主眨眼,家长以为是坏习惯未予重视。后症状逐渐增多,出现咧嘴、清嗓子,尤其在紧张、看电视时加重。

患儿面色少华,形体偏瘦,食欲不佳,大便偏干。

刻诊: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辩证:肝郁化火,耗伤阴液,炼液为痰,终致肝风夹痰上扰。

方法:平肝熄风,清热化痰,佐以健脾

开方: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胆南星、竹茹、浙贝母、白芍、生地黄、茯苓、白术、甘草、远志、石菖蒲。

同时,嘱托父母减轻患儿压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健康饮食。

半个月后,家长反映患儿食欲食欲变好,大便正常,眨眼频率明显减少,清嗓子症状减轻。

一个月后,患儿清嗓子症状消失,情绪紧张时有眨眼、咧嘴。

连续调理3个月,患儿抽动症状完全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结语:

抽动症想要平稳消失,先要调养好体内脏腑的失衡情况,同时还要养成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父母做到正确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