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宏志行动”:“一对一”守护托举孤困青少儿梦想
发布时间:2025-10-21 21:42:25 浏览量:1
“同心筑梦・宏志行动”孤困青少儿慈善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老一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创新实践。自今年“同心筑梦・宏志行动”实施以来,田醒民、郑志明、张秋红、李深红、李伟等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志愿者身份走访孤困青少儿,480名志愿者已与480名未纳入民政兜底保障的孤困青少儿全部完成“一对一”结对,建立起稳定帮扶关系,为他们持续送去温暖与希望。
18日午后,小雨淅淅沥沥,空气里透着微凉。记者跟随“同心筑梦・宏志行动”志愿者苏越来到高邮镇孙厂北路巷子里的一户人家。“欣欣(化名),阿姨来看你了!”听到熟悉的声音,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女孩抬起头,脸上漾开浅浅的笑意,快步上前开门。
这是高邮镇党政和人大办公室主任苏越第三次来看望她“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困境青少儿欣欣。12岁的欣欣就读于城北小学,父母离异,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和传染性疾病,年迈的爷爷奶奶没有收入,一家人靠低保和“残疾人两补”维持生计。“这是‘同心筑梦・宏志行动’每月提供的两箱牛奶和200元零花钱,请收好。”苏越说着又从包里取出800元购衣券,轻声叮嘱欣欣的奶奶,“天冷了,项目额外准备了800元购衣券,您带欣欣去商场挑些厚衣服吧。”随后,苏越关心起欣欣的学习,耐心询问近况,鼓励她要提高做作业效率,不懂就问。苏越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经高邮镇教育党总支书记冯爱东协调,城北小学正按流程为欣欣办理伙食费减免手续,预计可退还一千余元,为这个家庭减轻实际负担。
“欣欣和我侄女差不多大,每次看到她,就像看到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总忍不住想为她多做些什么。”第一次踏进欣欣家时,苏越就留意到孩子脚趾泛白,她的奶奶说欣欣是穿别人旧鞋染上了脚气。这个细微之处,牵动着苏越的心。回家之后,她始终放心不下,一直思索着还能为欣欣做些什么。半小时后,苏越再次回到欣欣家中,带她去买了新的卫衣、内衣、鞋子,还备好了治脚气的药膏。看到欣欣的头发厚重难打理,她又带她去理发。理发师了解情况后深受感动,主动承诺今后长期免费为欣欣理发。后来,苏越还邀请欣欣来家里,和女儿一起玩耍。这些看似平凡的关怀,如涓涓细流,悄然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渐渐地,欣欣的脸上笑容多了,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帮助欣欣的过程中,我也常常被身边人的善意感动。”苏越说,“无论能力大小,每个人都在尽力传递温暖,这本身就很美好。”
与此同时,“同心筑梦・宏志行动”还为欣欣带来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今年上半年,她的家庭被纳入“梦想小屋”改造计划,那间曾经堆满杂物的储藏室,被精心打造成了一个窗明几净、温馨明亮的小世界。崭新的书桌、小床和衣柜一应俱全,为欣欣筑起了一个专属于她的学习与生活空间。“社区一直很关心我们,逢年过节总来看望,帮我们解决困难。”欣欣奶奶感激地说,“他们这个项目,不仅给欣欣改造了房间,还有志愿者每月来帮扶,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更有盼头了!”
开发区马棚街道双庙村综治办主任徐长信同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同心筑梦・宏志行动”精神。今年夏天,他历时两个多月,为“一对一”结对帮扶的五岁男孩小阳(化名)铺就了一条特殊的入学路。
小阳的父亲被羁押,母亲一度失联,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因糖尿病并发症近乎失明,奶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由于父母当年未领结婚证,小阳只有一张出生证明,户口一直办不下来,入学成了难题。
徐长信主动揽下这件事,跑户籍窗口、查政策,得知落户需要母亲签订放弃抚养权协议,并完成父子亲子鉴定。夏日炎炎,他一次次上门沟通,终于联系上在外地的小阳母亲。小阳母亲被徐长信的诚意打动,返回高邮后配合有关方面顺利办理了手续。然而,羁押中的小阳父亲无法外出做亲子鉴定,事情再陷僵局。徐长信没有放弃,他及时向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教办等部门反映,多部门会商后特事特办,决定“先入学、后补手续”。九月开学,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向小阳敞开了大门。办理入学那天,徐长信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老师:“有事随时找我,我会一直关注。”
从盛夏到初秋,这场跨越两个多月的入学接力,终于画上暖心的句号。徐长信用坚持与担当,让“同心筑梦”的承诺照进了现实。
欣欣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和小阳的顺利入学,是我市“同心筑梦・宏志行动”孤困青少儿慈善项目深入实施的缩影。该项目由市慈善总会、团市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民政局、市关工委等部门协同推进。慈善总会每年安排360万元专项慈善项目资金,用于“梦想小屋”建设、孤困青少儿营养和服装费、孤困青少儿生活费、结对帮扶活动经费以及医疗保险经费,推动孤困青少儿关爱行动从“分散单项救助”向“综合救助体系”转变。在志愿力量组建上,项目重点吸纳机关干部、教师、心理咨询师、“五老”志愿者等专业人才参与。他们将以不少于三年的持续陪伴,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同行者”。
据了解,“同心筑梦・宏志行动”首批18间“梦想小屋”已于今年“六一”儿童节前交付;第二批32间“梦想小屋”将于本月陆续进场建设,预计11月中下旬完成验收。同时,项目架起精神关爱的“连心桥”,要求志愿者每月至少入户走访1次,每两个月陪孩子吃一顿暖心饭、圆一个“微心愿”,每半年参与冬令营或夏令营等集中公益活动,并同步对接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等专业服务,让孩子们在爱的陪伴中感受温暖、汲取力量。
目前,“同心筑梦・宏志行动”孤困青少儿慈善项目正以系统化设计、人性化举措、长效化机制,编织着一张密实温暖的关爱保护网。它汇聚着党委政府的决心、职能部门的协同、社会各界的爱心与志愿者的奉献,托举起每个孤困青少儿的梦想,让其在“宏图报党恩,志远为国强”的愿景中绽放独特光彩。这股守护成长的暖流,在邮城大地持续涌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