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点赞《灵笼》第二季:展现成熟的动画制作工业化体系
发布时间:2025-10-21 14:52:21 浏览量:1
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湖北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的动画片《灵笼》第二季研讨会举行。研讨会围绕《灵笼》第二季的艺术创新、文化表达、产业生态与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国产动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与使命担当。
据介绍,《灵笼》第二季自开播以来,累计播放量已突破3.5亿,系列追番人数达1140万,全网曝光量超150亿,豆瓣评分高达8.9分。在bilibili平台上,超过1.7万个二创视频、1万余名UP主的深度参与,共同构筑了《灵笼》IP的文化影响力。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党委书记、秘书长易凯指出,《灵笼》打破了“动画只是给小孩看”的刻板印象,为国产动画树立了新的标杆。作品在B站播出时引发观众热烈互动,弹幕密集度充分体现了其受欢迎程度。他强调,作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种良性发展模式为行业持续创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他表示湖北省广播电视局为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给予了创作团队培育和扶持,这种沉下心来、七年磨一剑的创作精神,正是当前动画行业最需要的工匠精神。
艺画开天创始人兼董事长、《灵笼》项目文学策划阮瑞回顾了自己从动画观众到创作者的转变历程,指出《灵笼》的诞生源于对中国科幻动画空白地带的探索与坚守。他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东方哲思与末世伦理的融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实践。在出海方面,阮瑞特别提到,国家“千帆出海”行动计划为《灵笼》等作品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中国故事能够更自信地走向世界。
研讨会上,多位学者与评论家从学术、产业与美学角度对《灵笼》第二季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蓉指出,《灵笼》第二季在叙事格局、主题内涵和技术实现上实现了对传统动画剧集的跨越,不仅打破了国漫类型题材的壁垒,将东方哲学与科幻类型创造性融合,更突破了国产3D动画技术的边界。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徐铮则肯定了《灵笼》在制作技术上的突破,认为其代表了国产3D动画的技术水准。他指出,作品实现了毛孔级角色建模、高精度渲染和生动的表演细节,每一帧都在挑战技术极限。同时,她特别赞赏创作团队将中医哲学转化为科幻逻辑的创新实践,如将针灸、拔罐、经络等传统元素转化为独特的科幻设定,构建出具有东方特色的硬科幻体系。(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