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停火后的加沙更冷?加沙物资卡关、寒冬难熬,儿童天堂梦刺痛人心

发布时间:2025-10-21 14:44:24  浏览量:1

当加沙的夜空终于不再被空袭的火光照亮,无人机的嗡鸣也暂时消散,孩子们总算能卸下整夜抱着枕头的恐惧,睡个安稳觉,街头有过短暂的欢呼,不少家庭试着回到早已成废墟的家园,想从瓦砾堆里捡回点能用的物件,拼凑出生活的模样。

但这份停火带来的喘息,很快就被更现实的困境吞噬,肚子还是饿的,冬天的冷风已经开始灌进临时庇护所,炸弹停了,可生存的硬仗才刚打响。

停火最该解决的就是“活下去”的基本问题,但加沙的援助情况却让人揪心,按实际需求算,这里每天至少得有600辆物资卡车送食物、水和药品,再配上50辆燃料罐车和足够的燃气,才能勉强撑起基本运转。

可现实是,停火后就算有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物资进来,量也少得可怜,根本填不上缺口,救助儿童会从今年3月开始,不少准备好的物资就屡屡被拦在边境之外,根本进不去。

现在手里这点库存,只能拆成小份定量分配,说白了就是“先救急,撑一天算一天”,根本不是长久之计,更让人无奈的是,连民间自发组织的救援船队都没能成功。

前不久有支“全球坚韧船队”,载着50吨儿童药品和其他物资想突破封锁,结果500多人的船队全被拦截,没有一艘能抵达加沙。这哪是援助,简直是杯水车薪。

30岁的纳泽克和她七个月大的女儿努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纳泽克怀孕时就因为没东西吃营养不良,努尔出生后更是被查出严重急性营养不良,全靠救助儿童会的营养诊所和特制营养糊吊着命,可这零星的救济根本撑不住长期需求。

人道主义援助本是基本权利,现在却成了被政治和军事因素拿捏的“筹码”,这种把民生当博弈工具的做法,实在背离了最基本的人道原则,物资进不来,加沙人面临的不仅是饿肚子,随着冬天脚步靠近,寒冷带来的威胁更让人揪心。

92%房屋损毁

加沙的冬天从不是温和的,夜间气温很快就要降到5摄氏度,寒风刮过废墟时,穿透力足以让人瑟瑟发抖,可现在的加沙,92%的房屋都被认定为受损或彻底被毁,别说暖烘烘的家了,很多人连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

那些侥幸找到临时庇护所的家庭,大多挤在简陋的帐篷里,薄薄的帆布根本挡不住寒意。大人小孩裹着破旧的衣物,晚上只能互相依偎取暖,毛毯和保暖衣物成了比食物还紧缺的“硬通货”。

其实救助儿童会在埃及早就备好了物资,里面就有专门的避寒用品,还有1万个卫生包和医疗用品,可这些东西卡在边境,就差一个通行许可,只能眼睁睁看着加沙人在寒风里挨冻。

房屋没了可以慢慢建,但冬天不等人,要是保暖物资和临时住所跟不上,低温很可能会成为压垮很多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寒冷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会加剧疾病传播风险,而现在加沙的医疗系统本就脆弱不堪。

联合国早就在2024年确认,加沙是全球对儿童最致命的地方。两年的战争留下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疤,更有难以修复的心灵创伤。

卫生部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自战争开始,已有800名儿童失去肢体,2024年平均每天就有15名儿童因爆炸武器永久残疾,这些孩子都需要长期的专业康复治疗,可现在连基础的医疗物资都不够。

更让人难过的是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在救助儿童会的心理辅导空间里,有个孩子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去天堂和妈妈在一起,因为那里有爱、有食物、有水。

这种对生存的绝望,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本不该有的,连续三年失学更成了大问题,70万名学龄儿童连个临时课堂都没有,再拖下去,他们可能就永远失去受教育的机会,真要变成“迷失的一代”了。

营养不良的问题也在吞噬着孩子的健康,就像努尔那样,很多五岁以下的孩子都面临急性营养不良的威胁,他们只能靠少量营养糊维持生命,长期下去身体根本扛不住。

这些孩子需要的不仅是一顿饱饭、一件暖衣,更是能让他们重建希望的教育、能抚平创伤的心理支持,还有能让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康复帮助。

停火确实给加沙带来了喘息的机会,但“不被炸死”绝不等于“能活下去”。饥饿、寒冷、疾病、心理创伤,这些看不见的“敌人”,还在每天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和未来。

救助儿童会这样的组织虽然一直在努力,已经帮了160多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孩子,但单靠他们的力量远远不够,要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得打开援助的“大门”。

就像英国救助儿童会提议的那样,在拉法口岸建立国际监督的援助机制,让物资能不受限制地持续进入,人道主义援助不该被任何政治目标绑架,这是孩子们的基本权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义务。

冬天总会过去,但加沙的孩子们等不起,只有当食物足够、暖衣到位、伤口能被医治、心灵能被抚慰、课堂能重新开放,停火才算真正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