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吼他

发布时间:2025-10-15 17:15:27  浏览量:2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下班回家,看到孩子作业一笔没动,却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你心里的火“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先写作业!”

“马上关掉!听见没有?!”

孩子被你吼得一哆嗦,不情不愿地关掉电视,却磨磨蹭蹭,一个小时写不了几个字。你更气了,嗓门再次升级:“磨蹭什么!非要我发火才行吗?!”

结果,孩子眼泪汪汪,你精疲力尽,整个家鸡飞狗跳。

为什么我们声嘶力竭,孩子却充耳不闻?

答案,可能残酷得让你心疼: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你的“吼叫”,关闭了孩子想要沟通的“耳朵”。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大脑里住着两位“指挥官”:一个是理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思考、分析和自控;另一个是情绪脑(杏仁核),负责处理恐惧和情绪。

当你大声吼叫时,在孩子听来,不亚于一头“狮子”在攻击他。他的情绪脑会瞬间被激活,进入“战斗或逃跑”的生存模式。血液会涌向四肢,准备应对危险,而负责思考和理解的理性脑则瞬间“断电”。

此时此刻,他的大脑里正在上演一场“生存大战”,根本无力处理你吼叫里传递的“快去写作业”的信息。 他只会接收到你的愤怒、威胁和恐惧。

所以,你吼得越凶,孩子看起来越“呆”、越“倔”、越“不听话”。他不是在对抗你,他只是在恐惧中,本能地“僵住”了。长期被吼的孩子,他的理性脑发育会受到影响,真的会变得易怒、专注力差、缺乏安全感。

那怎么办?难道放任不管吗?

当然不是。教育需要的是智慧,不是音量。接下来,分享三个比吼叫有效100倍的“黄金沟通法则”,请务必记下来。

法则一:按下“暂停键”,稳住你的情绪

当你感觉怒火快要喷发时,对自己喊“停!”。

你可以:

· 深呼吸:转身,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长长地呼出来。重复3次。

· 暂时离开: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需要冷静一下,我们五分钟后再谈。”

这不是妥协,而是你在给孩子示范,什么是情绪管理。当你平静下来,你的理性脑才开始工作,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法则二:蹲下来,连接情感再纠正行为

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

走到孩子面前,蹲下,让你的目光与他平视。这个简单的动作,能瞬间降低你们的对抗感。

试着说出他的感受:“动画片正看到精彩的地方,被妈妈关掉了,你很生气/失落,对吗?”

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时,他紧绷的防御系统才会放松下来,情绪脑退场,理性脑重新上线。这时,你再和他讲道理,他才能听得进去。

法则三:用“我一信息”代替“你一指责”

把攻击性的语言,换成描述事实和感受的语言。

· 不要说:“你怎么又把房间弄得这么乱!你就是个邋遢鬼!”(指责)

· 试着说:“妈妈看到玩具洒了一地(事实),感觉很困扰(感受),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干净的空间来吃饭,你愿意和我一起收拾吗?(期望)”

当你不再指责“你怎么样”,而是表达“我感觉如何”,孩子感受到的不再是攻击,而是一个需要合作的请求,他会更愿意配合。

结语

我们都曾是孩子,也都深知被父母吼叫时的那份恐惧和委屈。如今,我们成了父母,那份“为孩子好”的焦灼心情,我们都懂。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音量”的竞技场,而是一场“心力”的修行

下一次,当怒火涌上心头时,请试着在心里拥抱一下那个当年也曾被吓坏的自己,然后,选择用一种更温柔、更有力量的方式,去拥抱你的孩子。

因为,最好的教育,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放下吼叫,你会发现,那个“不听话”的孩子,其实一直是你最贴心、最懂事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