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陌生“干儿子”起诉亲子女要求独占九旬老太遗产,法院:驳回全

发布时间:2025-10-11 18:23:57  浏览量:5

“干儿子”三个字,在老人耳朵里就是“我陪你终老”;在法院卷宗里,却直接翻译成“我掏你存折”。

2025年8月,上海高院一纸驳回,把刘某的再审梦拍碎,也拍醒了我们:原来亲情也能租,租金是34万加一套房。

案子走到执行,小林正拿着胜诉判决去换房产证。

老太太的骨灰盒就摆在他副驾驶,他说:“妈,房子我拿回来了,钱还在路上。

听着像电影,其实是真事——刘某至今没把34万吐干净,法院只能冻结他名下那辆开了八年的别克,评估价3万8,连零头都不够。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意定监护”,是刘某拿它当钥匙,开了老人银行的保险门。

他剪电话线、换手机号、跟养老院打招呼:除我之外,谁来都拦。

三个月,老太太没跟亲儿子通上一次话,却签下了“身后全给干儿”的公证遗嘱。

公证处的人后来回忆:老太太签字时手是稳的,可眼睛老往刘某那边飘,像等指令。

小林发现不对劲,是邻居一句闲话:“你妈最近怎么总一个人坐门口,你哥呢?

他愣住,自己明明是独子。

冲去养老院,前台说:只有刘某能带人上楼。

那一刻,小林懂了,母子之间隔着的不是一扇铁门,是一份被偷走的“监护权”。

法院最后把遗嘱撕了,理由直白:

1. 刘某虚构“多年照顾”事实,其实老人入住前他才出现两个月;

2. 阻断母子联系,构成精神胁迫;

3. 34万取款时间集中在老人被隔离后,明显趁人之危。

法官在判决书写了一句大白话:“孝顺不能抢单,抢来的就是骗。

案子结了,可漏洞刚补上。

上海拟给《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加一条:意定监护欺诈,照盗窃算,该追刑责追刑责。

全市养老院现在多了一张表,非直系亲属来看老人,先登记,两小时不离开得二次确认。

听起来繁琐,可工作人员说:“麻烦一点,总比让老人最后连骨灰都无处安放强。

刘某的别克被拖走那天,他站在执行局门口抽烟,烟灰掉在皮鞋上也不管。

有人听见他嘀咕:“我只是陪她走完最后一程,拿点辛苦费。

辛苦费34万,一条命,一段母子情,他算得真精。

钱还能不能全追回来,不好说。

但判决已经写进教科书,告诉所有想复制“干儿子”剧本的人:

老人签的字未必是心愿,也可能是求救信号。

谁把求救当同意,法院就把他当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