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暑期三下乡专题】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彩虹桥”团队赴沅江开展儿童安全健康与亲情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09 21:47:45  浏览量:8

为响应国家关于暑期青少年安全工作的号召,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内涵,提升乡村儿童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架设亲情沟通桥梁,7月7日,长沙医学院“彩虹桥”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奔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安全护航,心手相连”的综合性公益教育活动。活动内容涵盖防溺水、防传染病知识普及、心肺复苏(CPR)技能初体验以及“一封家书”亲情表达环节,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活动伊始,实践队成员针对暑期高发的溺水与传染病风险,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并设计互动游戏。通过真实案例剖析、趣味知识问答、情景模拟演示等多元形式,向孩子们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队员们清晰地向孩子们说明哪些水域和行为属于安全禁区,着重强调同伴落水时的正确呼救流程 —— 务必第一时间寻求成人帮助,坚决摒弃盲目下水施救的危险行为。随后结合夏季高发疾病特点,详细讲解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流感等的传播途径与预防要点,现场分步示范 "七步洗手法",指导孩子们养成勤洗手、饮开水、食熟食、常通风的良好卫生习惯。

(图为队员们赵紫轩为小朋友们讲解七步洗手法相关知识)

"姐姐,我记住啦!不能自己去河边玩,看到有人掉水里要赶紧喊大人!" 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小朋友在互动环节中踊跃作答,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知识吸收的明亮光芒。实践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耐心细致的讲解,将安全防护的种子悄悄播撒进孩子们稚嫩的心田。

为了让孩子们对急救有更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实践队特别设置了CPR(心肺复苏)教学体验环节。在持有红十字会救护员证的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了解了CPR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的至关重要性。队员们利用教学模拟人,一步步演示了判断环境安全、检查意识呼吸、呼救、胸外按压的位置、手法和频率等关键步骤。虽然孩子们的手掌还略显稚嫩,但在队员们一对一的耐心辅导下,不少孩子勇敢地进行了初步尝试,感受了按压的力度和节奏。一位参与体验的男孩兴奋地说:“原来救人要这样做!虽然我现在力气小,但我记住了步骤,以后要好好学!”这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了敬畏生命、勇于担当的火种。

(图为队员们带领小朋友进行CPR按压的体验)

在掌握了安全知识,体验了生命守护的庄重之后,活动进入充满温情的“一封家书”环节。队员们引导孩子们用书信这种传统而真挚的方式,向父母或监护人表达平时可能羞于开口的情感。队员们为孩子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信纸和信封,引导他们回忆父母的辛劳、讲述自己的近况、表达心中的思念、感谢或小小的愿望,并写下对家人健康平安的祝福。“爸爸妈妈,我在家很听话,今天学了怎么防溺水,你们在外面也要注意安全。”“奶奶,您干活别太累,等我长大赚钱养您。”……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字里行间流淌着纯真的爱与牵挂。这些承载着童真的家书,不仅是孩子们向亲人传递爱与关怀的载体,更在一笔一划的书写中,完成了对亲情的重新认知与自我情感的温柔梳理。信封口的胶水还未干透,孩子们已踮着脚追问什么时候能将家书递给父母,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此次活动是长沙医学院“彩虹桥”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基层、服务社区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将实用的安全健康知识和初步的急救理念带给了儿童,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守护了他们的生命安全, 更通过“一封家书”的环节,关注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促进了亲子间的理解与沟通,传递了温暖与正能量。

当地负责人刘先生表示:“看到孩子们认真学习的眼神、体验CPR时的专注、写家书时的真情流露,我们深感此行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社区儿童的健康成长增添一份色彩,为他们的心灵送上一份温暖,这也是我们青年学子服务社会、奉献基层的责任与担当。”队员们在付出中收获成长,在服务中践行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风采。

此次活动得到了益阳市沅江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一步,长沙医学院将继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更多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一线,为乡村振兴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文/李悦雯、彭瑾玥、赵紫轩、谢江生

图/侯墨、何宇瀚

文字编辑/武琦轩 朱新宇

终审/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