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睢宁儿童画,守护童心70年

发布时间:2025-10-08 05:41:19  浏览量:1

□ 本报记者 杨琦 通讯员 谭晓立

“我第一次见到睢宁的农家小院,就把它画下来了。”前不久,一群来自广州的孩子在睢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美术研学,在睢宁儿童画活动中心老师的引导下,广州小学生张睿用画笔记录了眼前的景象。

为了这次研学,孩子们坐了9个小时高铁,跨越1500多公里,只因为睢宁是原文化部命名的儿童画之乡。早在1955年,睢宁就成立了首个美术兴趣小组。70年来,睢宁儿童画共有4万多幅作品被选送到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参赛,荣获各类国际奖项2000多个。如今,在睢宁的校园、社区,随处可见儿童绘画活动,全县5万多名孩子热爱画画。

传承70年,睢宁儿童画氛围依然浓厚,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努力。已经92岁的李训哲是儿童画的创始人之一,“1955年我带着孩子们组建了美术兴趣小组,最早一批学生只有4个人。”李训哲回忆,当时教学条件有限,他蹲下来感受孩子的视角,手把手带孩子观察生活,一点点打磨教学方法。

另一位儿童画创始人、82岁的武家兴在1970年创立了第二个兴趣小组。“没有专用教室,那就把整个世界当画室。”武家兴带领孩子们走遍附近的山山水水,让大自然成为孩子的老师,“我那时月工资29.5元,每个月都拿出一部分给孩子买画材。”

在王集小学,年过六旬的美术教师朱永退休后仍活跃在“朱永名师工作室”里,带着年轻老师研磨美育教案,在社区课堂、公益班陪孩子们画画。他经常跟老师们讲,“没有生活就没有好画,没有自然就没有美。”

70年的传承中,睢宁儿童画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艺术特征。在儿童画活动中心,美术老师们多次提到“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认为这是睢宁儿童画70年间最宝贵的经验。“睢宁儿童画以育人为核心,形成了自然、生活、想象的艺术特征。”睢宁儿童画活动中心主任王恂介绍,美术教育的目的是美育,通过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提升形式美感感知力,进而激发创造力。

70年间,一代又一代的睢宁儿童在绘画中成长。在儿童画活动中心,各个时期小画童的代表作上,可以看到时代留下的痕迹。“睢宁儿童画一直重视主题创作,鼓励孩子用画笔记录历史大事件、时代变迁等。”李训哲说。每逢国庆、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小画童们都会创作出一系列作品。“今年夏天‘苏超’火爆,孩子们为徐州队画的大合照,送到了队员们手里。”王恂透露。

很多当年的小画童后来成长为画家、美术老师等,相关统计显示,70年间睢宁为各类艺术院校输送了约1.5万名美术专业人才,走出尚辉、陈传席等多位著名艺术家。但是,睢宁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画家,正如李训哲所言:“画画的时候,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理解力都会提高,会更聪明!”

在朱永看来,儿童画是孩子的“心理心电图”。“孩子藏不住心事,受委屈的孩子笔下的线条歪歪扭扭,心里亮堂的孩子笔下色彩艳丽。”朱永说,美术老师会透过孩子的画作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会引导孩子通过绘画释放内心的情感。

睢城实验小学美术教师肖婷婷是武家兴的学生,也是当年南斯拉夫获奖的画童之一,她的画作至今仍在儿童画活动中心陈列。“我当时画的是自由体操。记得当时我自己也在学体操,便把自己会的一些动作画了进去。”肖婷婷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也从小学儿童画,后来成了一名美术老师。

“当年的小画童们,有的和我一样做了美术老师,有的去了银行,有的去了报社……”指着陈列墙上几十年前的获奖作品,肖婷婷说,“很多人后来从事的工作和画画并不相关,但儿童画的经历,让我们更热爱生活、更能发现生命的美。”

如今,全县40多所小学每年能征集到上万幅作品,参与国内外各种展览。“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美术教育,让孩子因为儿童画,拥有珍贵的童年回忆。”王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