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学
发布时间:2025-10-08 02:02:54 浏览量:1
邻居李阿姨最近很开心,因为她家原本不爱学习的儿子小明,现在每天主动写作业,还会问她各种问题。
"以前每天催他学习就像打仗一样,现在他自己就能坐下来认真做功课。"李阿姨说起这个变化,脸上满是笑容。
到底发生了什么?李阿姨用了什么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问题的开始
小明今年三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或者玩玩具,作业总是拖到最后才做,而且经常出错。
李阿姨试过很多方法:
严厉督促,结果孩子更加抗拒;
物质奖励,效果只能维持几天;
讲道理,孩子听不进去;
报补习班,孩子更加厌学。
"我当时真的很焦虑,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很爱学习,就我家孩子这样。"李阿姨回忆起那段时间,仍然感到无奈。
转机出现
转机出现在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王老师分享了一个观点:"孩子不爱学习,往往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动机问题。"
王老师建议家长们思考三个问题:
1.孩子知道学习的意义吗?
2.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吗?
3.孩子觉得学习有趣吗?
李阿姨仔细想了想,发现小明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李阿姨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
李阿姨不再说"为了考试"、"为了将来"这样空洞的话,而是用具体的例子让孩子明白学习的作用。
数学课后,小明抱怨数学太难。李阿姨带他去超市买东西,让他计算找零,小明发现数学原来这么有用。
语文课后,小明说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李阿姨鼓励他把当天有趣的事情写下来,然后读给爷爷奶奶听,爷爷奶奶的夸奖让小明很有成就感。
英语课后,李阿姨找了一些英文动画片和小明一起看,当小明能听懂几个单词时,他兴奋地说:"妈妈,我能听懂外国人说话了!"
第二步:创造学习中的成就感
李阿姨发现,小明之所以不爱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总是遇到挫折,缺乏成就感。
降低难度:李阿姨把作业分解成小块,每完成一部分就给予肯定。比如数学作业10道题,做完5道就表扬一次。
记录进步:李阿姨准备了一个"进步本",记录小明每天的小进步。字写得比昨天工整了,计算速度比上周快了,都会被记录下来。
展示成果:小明写的作文、画的图画,李阿姨都会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让来访的亲戚朋友都能看到。
第三步:让学习变得有趣
李阿姨开始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游戏化学习:背乘法口诀时,李阿姨和小明比赛谁背得快;学英语单词时,他们玩"你画我猜"的游戏。
生活化学习:做饭时让小明帮忙称重量,学习克和千克的概念;散步时数路灯,练习数数和加减法。
故事化学习:历史知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达,科学知识通过做小实验来理解。
效果如何
经过三个月的坚持,小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习态度改变: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每天回家会主动问妈妈:"今天我们学什么?"
学习成绩提升:期中考试,小明的数学从60分提高到85分,语文从65分提高到80分。
学习兴趣增强:小明开始主动看课外书,还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
自信心增强:小明经常说:"我觉得我变聪明了!"
其他家长的反馈
李阿姨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其他家长后,很多人都尝试了类似的做法。
张妈妈:我家女儿原来最怕数学,现在每天都要做几道数学题,说要当"数学小能手"。
王爸爸:儿子以前写作业要催三遍,现在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刘奶奶:孙子现在特别爱问问题,什么都想知道为什么,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专家怎么说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李阿姨的做法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内在动机比外在奖励更重要: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比单纯的奖惩更能激发持久的学习动力。
成就感是学习的催化剂:适当降低难度,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能够建立学习的正向循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学习,能够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李阿姨的方法很有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要有耐心: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
要持续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要适度引导:不能完全放任孩子,该有的学习要求还是要有。
写在最后
李阿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孩子不爱学习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让学习变得有趣,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迫孩子学习,而是引导孩子爱上学习。当孩子有了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你家孩子是否也有不爱学习的问题?你准备尝试哪些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