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吐槽:现在AI已经发展到不需要动画师了吗?
发布时间:2025-10-02 18:39:02 浏览量:1
最近,日本网友们炸锅了。原因是一段AI生成的“梦幻对决”视频。
视频发布者表示,这段动画完全由最新的 Sora 2 模型生成。短短几十秒里,拳风呼啸、气息爆裂,乍一看真有点“热血番”的味道。网友直呼:“我已经能想象未来几百个AI同人、AI恶搞动画的诞生了!”
可伴随着惊叹声,质疑也随之而来。
有网友直言:“这下动画师只能失业了吧。”
甚至有人脑补起未来:动画师们被AI替代,剩下的人该怎么生活?
不过也有人冷静分析:AI动画还是会出现各种“崩坏瞬间”——比如此前有部通过AI生成的角色,她的右手莫名变成了网球拍。这些 bug 需要人类来修正,所以动画师不会彻底消失,反而可能转型做“AI动画的修补师”。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
人类动画师制作一段视频 → 约1000万日元成本AI生成同样视频 → 只需100日元电费一句话:成本差距大到让人绝望。
这也是为什么业界会蠢蠢欲动——即使AI动画粗糙,只要能节省成本,资本就很难拒绝。
至于AI能取代人类吗?
讨论中有两种声音:
一派悲观
“过去10个人做的事,AI一下子就能搞定,那9个人自然被淘汰。”“AI不过是拼贴加工过去的作品,没原创力,人类终将失业。”另一派乐观
“AI画不出真正的情绪和演出,人类的作品依然有独特价值。”“未来可能出现‘AI动画’这个全新门类,人类手绘和AI并存。”“就像数位板取代纸笔,AI也只是新工具,最终还要靠专业人士去驾驭。”其实,AI已经在动画制作中部分落地。比如某些公司已经用AI生成中割帧,帮助加速流程;漫画家奥浩哉(《杀戮都市》作者)早就研究AI应用;连搞笑动画《鹰之爪》也曾尝试过AI生成。
但问题依然存在:
质量不稳定:AI生成的作画崩坏,修正比重画还累。文脉难维持:AI很难保证剧情连贯和演出逻辑。版权风险:AI建立在旧作的学习之上,商业化必然引发法律纠纷。所以目前的结论是:AI可以降本增效,但还不能独立撑起一部完整商业动画。
这波AI动画视频,让我想起了当年“3D取代2D”的争论。十几年过去了,2D动画不仅没消失,反而在与3D技术融合后焕发新生。
AI也是一样——它会带来巨大的震动,让行业洗牌,但“人类创造的灵魂感”不会那么容易被替代。
也许未来的动画师,不再是“逐帧画图的人”,而是“AI导演”,用文字、分镜、修正去驾驭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