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建湖:守护“心”光,为困境儿童筑牢心理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5-09-30 00:38:06 浏览量:1
“现在我敢和同学分享玩具了,也愿意跟老师说心里话啦!”这是留守儿童小宇在接受公益心理咨询后的真切变化。在不少角落,像小宇这样的困境儿童——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缺乏陪伴,或因家庭结构特殊敏感内向,或因创伤经历封闭自我,正面临“心理营养”缺失的难题。今年来,根据中共建湖县委社会工作部社区助小购买志愿服务项目要求,建湖县阳光义工之家、县助残协会聚焦“助小”核心,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创伤经历儿童等群体,持续开展专业心理咨询与常态化回访服务,用温暖与专业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心”力量。
面对不同类型困境儿童的心理需求,公益组织摒弃“一刀切”模式,组建由心理咨询师、社工、教育专家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评估-干预-跟踪”三步法,提供定制化心理支持。
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孤独感与安全感缺失,团队采用“绘画疗法+故事分享会”的形式打开孩子心扉。心理咨询师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家”,从色彩搭配与画面元素中捕捉心理状态,再通过小组分享鼓励孩子表达思念,逐步缓解分离焦虑。对于单亲家庭儿童,重点开展“自我认同”主题辅导,通过角色扮演、情绪卡片等互动游戏,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家庭变化,减少自卑与自我否定情绪。
而针对有创伤经历的儿童,团队则启动“一对一”深度干预,严格遵循“安全、尊重、保密”原则,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沙盘游戏等专业技术,逐步引导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一次咨询不够,持续陪伴才是关键。”为避免心理咨询“一断就会退”,公益组织建立“长效回访机制”,通过线下走访、线上视频、电话沟通等方式,定期跟踪孩子心理状态,确保帮扶效果可持续。
介入过程中,公益团队为每位接受咨询的孩子建立专属“心理成长档案”,记录每次咨询内容、情绪变化与行为表现。每月,志愿者都会带着绘本、文具上门回访,与孩子聊天、和监护人沟通,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针对因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监护缺位的留守儿童,团队还会联合学校老师、村(居)委会工作人员,构建“公益组织+学校+社区”三方联动回访网络,确保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人盯、有人管、有人帮”。
为让更多困境儿童享受到心理支持服务,公益组织积极链接资源,联合企业、学校、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扩大“助小”行动的辐射范围。
公益组织联合爱心企业发起“心晴计划”,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沙盘、放松椅等设备,定期派驻心理咨询师跟踪服务;同时培训10余名志愿者成为“心理陪伴志愿者”,让孩子们随时获得心理支持。此外,团队还与当地妇幼保健院合作,为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孩子开通“绿色转诊通道”,确保严重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医疗干预。
从专业咨询到长效回访,从单点帮扶到多方联动,公益组织以“助小”为初心,用专业与坚守为困境儿童驱散心理阴霾。年内,已有50名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创伤经历儿童通过该系列服务获得心理支持,逐渐找回自信与笑容。未来,公益组织还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让更多孩子在“心”守护下,健康快乐成长。 (殷富 马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