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10月龄宝宝误食“海绵宝宝”致肠梗阻,江西省儿童医院紧急手术取出
发布时间:2025-08-27 18:22:21 浏览量:1
病例分享
近期,10月龄男婴峰峰(化名)持续呕吐3天后被家长送来江西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经腹部彩超及胸部立位片检查后,发现峰峰小肠远端梗阻,伴有高位肠梗阻,更关键的是,影像显示其小肠内疑似有“球状异物”,正是该异物堵塞肠道,导致了严重的梗阻症状。峰峰被立即转入普外科,当即启动紧急手术预案。
术中探查见距空肠起始段约30cm处回肠内触及两个圆形异物堵塞肠管形成梗阻—— 两个“樱桃”大小的红色胶状球体。经确认,这两个球体竟是遇水后会膨胀的 “海绵宝宝” 吸水玩具,这类玩具因吸水后体积大幅增大、质地柔软却难以被肠道消化排出,被医生称为隐藏在孩子身边的 “肠道炸弹”。目前,峰峰已出院。
“海绵宝宝”玩具的真面目
“海绵宝宝” 吸水玩具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酸钠或聚丙烯酰胺。原本只有绿豆甚至米粒大小,遇水后能疯狂膨胀50-100倍,直径可达4-6cm。它因鲜艳夺目,酷似糖果或果冻,极易吸引婴幼儿放入口中探索。孩子误吞后,“海绵宝宝” 会在消化道内持续吸收水分和消化液膨胀,最终像 “瓶塞” 一样嵌顿于肠腔中,引发“机械性肠梗阻”,完全阻断肠道内容物通过。
“海绵宝宝”梗阻易被误诊为普通胃肠炎?
“海绵宝宝”梗阻的早期症状(呕吐、精神稍差)与普通胃肠炎非常相似,在门诊易被当作肠胃炎处理。
X光不显影:仅见肠管扩张,无法直接观察异物超声是诊断关键:可显示远端肠腔内一囊性暗区(膨胀的海绵宝宝)。如何正确识别?家长需高度警惕肠梗阻的“警示信号”:
呕吐:持续性呕吐,且呕吐物可能是食物残渣,如黄绿色胆汁样物(提示梗阻位置较高),呕吐物还可能有粪臭味(提示低位梗阻或晚期)。腹胀腹痛:肚子明显鼓胀、发硬,孩子可能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腹痛无法表达)。停止排便、排气:尿不湿连续24-48小时以上没有大便,也没有放屁。脱水表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特别提醒:低龄儿童对周围物品充满好奇,常通过口腔探索世界,家长务必加强居家安全防护,将 “海绵宝宝” 吸水玩具、小颗粒积木、纽扣、硬币等易被误吞的物品收纳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类似危险事件再次发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呕吐、腹痛、拒食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