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城市丨700万客流,常熟琴川儿童友好商圈,如何成为城市儿童户外经济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9-29 15:07:38 浏览量:1
当一座城市愿意蹲下身,
从一米高度审视自身、规划未来时,
会发生什么?
过去一年,常熟琴川琴湖溪里商圈客流超700万人次,亲子业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让这座江南古城多了一张温情而有力的城市名片。
在亲子经济火热的背后,是琴川街道坚持用“一米视角”重新定义商圈形态的持续努力,让孩子留下来,让家庭慢下来,让消费暖起来,打造亲子共生、商业与生活交融的商圈场景,让亲子活动成为商圈流量的引擎、赛事活动的亮点、情感链接的纽带。
琴川街道跳出传统商业规划框架,将儿童友好理念深度融入商圈建设,从”为孩子设计”转变为“由孩子设计”,量身定制的商圈场景成儿童户外运动经济的天然磁场。
作为商圈重点打造的儿童户外运动场景,琴川街道妇联在泵道公园设计阶段,组织“儿童观察团”参与决策,从坡道坡度到护栏颜色,让孩子的意见被吸收进入设计过程。这种“蹲下来”的城市设计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公园开业两周内周边商业销售额突破20万元。
琴川街道妇联把这份热度延伸到更广的亲子经济链条, 从商圈场景规划中体现亲子休闲,骑行之余的咖啡小憩、亲子课程、会员活动,把家庭停留时间拉长。一位家长坦言:“过去带娃像赶场,现在孩子练车、我喝咖啡办公,能安心待上大半天,消费自然增加了。”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琴湖溪里商圈亲子业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客流超700万人次。这种以儿童需求为切入点的空间改造,形成了一个高效且温暖的经济闭环:政府精准为商户引流,商户获得增长再反哺资源,催生更优质的活动与空间,吸引更多商户加入,形成正向循环。
琴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敏钰表示:“以儿童友好为支点,深耕亲子经济,是我们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举。这份环绕童声的温情,正是琴川最富吸引力、最具说服力的招商名片和未来承诺。”
空间是入口,琴湖溪里在商圈多维场景中融合“儿童友好”理念,打造主题乐园、全龄运动场、生态花园益智区等儿童主题的多元空间。主题乐园中,高起点设计的趣味活动区、全龄运动场和生态花园益智区,孩子们在攀爬、滑行和奔跑中释放天性。依湖而建的自然课堂,被繁茂植物和卡通装饰点缀,一年四季都是孩子们观察自然、亲近绿色的课堂。科普增能基地通过主题墙和互动跑道,把科学知识嵌入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琴湖溪里花园城城市天台农场,成为亲子互动与自然教育的实践平台,通过亲手播种、浇水、收获,体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感知自然节律与生命成长。同时,琴川街道携手耕心幼儿园设立研学基地,开展系列自然课程与社会实践,让农耕文化融入童年记忆。
琴湖溪里每月举办“天台农场日”活动,推出种植、手作、自然课堂等体验,吸引众多家庭参与,带动周边餐饮与零售消费,成为“亲子经济”的新增长点。周边环绕湖苑幼儿园、琴湖小学等教育资源,口袋公园、实践基地与商业配套串联成商圈生活地图。
活动是保持活力的纽带。琴川街道把活动产生的情绪价值转化为长期的消费动力。通过常态化开展亲子类活动,让“一次性参与”变成“长久的情感”黏性。
在“三八”妇女节等节点,琴川街道妇联联动商场举办非遗点翠课堂,一节课未完,商家的微信已新增37位联系人。全国桨板赛U6组别吸引了上百组家庭参赛,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可以体验划桨乐趣,许多家庭在赛后报名水上课程。在常熟起飞航空馆的亲子活动中,把无人机飞行与屈原《天问》的故事结合起来,打造成为“文化+科技的双重启蒙”课堂。
琴川的儿童友好建设突破传统商业综合体的封闭模式,构建起“陆上+水上”“自然+商业”的全景式体验网络。
琴湖的平静水面、清澈水质,是亲子家庭天然的理想运动场。琴川街道敏锐捕捉到“小众赛道”的机会,引进立航水上运动中心,推出“亲子同板”课程,让中国桨板公开赛落地琴湖。
立航水上运动中心负责人丁洁双表示:“落户琴湖并非偶然,这里水域面积适中、水流平稳,安全性高;周边商圈成熟,家庭客群集中,是开展桨板、水上自行车等亲子项目的理想场地。”
随着水面运动的持续推进,赛事的带动效应尤为明显。2025年中国桨板公开赛常熟站专设家庭三人龙板项目,吸引了常熟大量家庭参与。央视体育频道直播曝光量超500万次。比赛期间,琴湖商圈家庭客流增加三成,停留时间由2-3小时延长至4-5小时,消费模式从单一购物升级为“运动+餐饮+休闲”的综合体验。
在琴川街道妇联牵线下,立航把防溺水课堂和桨板体验搬进社区,每年为近百名青少年提供公益培训,并立航与琴湖小学、红梅小学建立合作,把桨板和皮划艇课程带进校园,建立“理论讲解+实景识别+水中实操”的三维安全体系。这种“先口碑、后消费”的模式放大了琴湖亲子经济的半径。
琴川街道持续扶持儿童友好商户发展,推动“儿童友好商户”评选,从168家商户中遴选出首批20家。入选商户通过增设儿童座椅、母婴室、休息区等服务,显著提升家庭消费体验,拉长家庭的停留时间。艾涂图儿童艺术空间在馆内开辟绘本角、联动“城市乐游”“书童小馆长”活动后,周末客流量实现翻倍增长。
琴川街道妇联携手社区创新推出“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有育儿经验的退休居民提供临时托管、亲子活动协助等支持,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让有需要的家庭得到更贴心的帮扶,也为商圈带来更稳定、更有黏性的家庭客群,让亲情、邻里、消费形成正向循环。
琴川街道打造儿童友好商圈的实践表明,儿童友好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成功源于,“儿童主导”的规划转变,真正让孩子参与设计决策,使空间真正符合儿童需求而非成人想象;“系统构建”的模式转变。将商圈、公园、水域、社区等资源整合成网络体系,产生协同效应;“长期生态”的运营转变,通过商户联盟、赛事IP、社区服务等建立可持续运营机制。
夜幕降临,琴湖溪里天台农场的灯光亮起,孩子们的笑声与商户的生意在同一个频率流动。这种以儿童友好为支点、以商圈场景为载体、以亲子经济为表现的发展模式,正在让常熟这座江南古城焕发新的活力。
这种温度,最终转化成了城市的吸引力、商业的活力和发展的持久力。
编辑:木兰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