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高中有没有后劲,看这几点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25-09-29 12:35:28 浏览量:2
1、看家长有多重视
在“就业难”、“学历无用”的论调下,很多家长已经不太愿意花大力气在高中阶段托举孩子。他们会认为“已经把你送到高中了,你的年龄也不小了,该懂事了,后面学不学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这种消极会在无形中削弱孩子拼搏的底气。
殊不知越是这最后三年,越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因为高中是学习自信最容易被摧毁的阶段,最容易自暴自弃。如果不能顺利闯过关进入好的学习状态,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轨迹。
家长的支持,是一种“不认命”的信念和“无论如何,我都陪你拼一把”的决心。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托举。当孩子感受到这种不容置疑的信念时,他内心那种“我可以、我必须努力”的劲头才会被真正点燃。所以,这份“重视”,是孩子后劲的源头活水,决定了他能否一直保持热忱,冲向终点。
2、看亲子关系好不好
亲子关系好的家庭,会给孩子一种“让人安心”的氛围。他不需要提防和戒备谁,只要放学回到家里,那就是回到了他最安全的港湾。他可以尽情地吐槽老师的严厉、考试的艰难,有什么青春的小烦恼也会劈里啪啦一股脑儿地都倒给父母听。
他根本不担心自己会被否定或说教,因为对他来说,父母是他永远稳定的支持者,而不是评判官。父母当然关心成绩,但更关心他。当他考不好的时候,父母提供给他的永远是鼓励和“一起想办法”的实质性帮助,而不是只会黑着脸埋怨他不够努力。
在这样的家里,爱的流动永远优先于问题的解决。正是这份牢固的安全感,让孩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为孩子在学校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最坚实的后盾和力量的源泉。
3、看孩子的好胜心与羞耻感
高中的压力大、知识又难,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和懈怠。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太过“佛系”,他就很容易失去突破瓶颈的勇气,认为“差不多就行了”。
健康的好胜心,不是非要打败谁,而是那种 “我还能更好” 的劲儿。这股心气,会驱动他主动去钻研、去坚持,把学习当成闯关任务一样,一关一关闯下去。
至于羞耻感,就更好理解了。完全没有羞耻感的孩子,会对失败麻木。考试考砸了,他无所谓;被老师批评了,他也不往心里去。这看似“心态好”,实际上非常可怕,因为它关闭了所有反馈和进步的通道。
4、看内在学习动力
被父母逼着学、被老师催着学,效果永远有限。只有孩子自己从心底里想要学,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这种动力才是源源不绝的。
外在的压力就像有人在后边推,推一下,走一步,推的人累,被推的人更累。而内在动力,是孩子自己发动机器,自己掌握方向盘。
他会为了解开一道难题而废寝忘食,会为了弄懂一个概念而主动查资料。这种由好奇心、成就感和对未来憧憬所驱动的学习,效率最高,也最持久。
家长如何更好的助力孩子
1、传递必胜的信心
必胜的信心是一颗“定心丸”,能稳住孩子的情绪;它更是一个高中家庭里的“战略定力”,能给孩子带来无可替代的力量。
当孩子在考试中屡屡受挫,自我怀疑达到顶点时,如果连最亲近的父母都流露出犹豫、怀疑甚至放弃的态度,对他而言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这等于在告诉他:“是的,我们也觉得你不行。”
2、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只有孩子和你的关系好,你想说的话,他才能听得进去,才愿意配合你进行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尝试,让你完成“助攻”。
因为在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下,孩子的内心往往充满了烦躁、脆弱和抗拒。父母任何带有指挥和控制意味的言语,都很容易被他们解读为是不理解自己的“说教”,从而触发心理防御,紧闭心门。
3、做好“平衡大师”和“引导者”
父母的核心任务,不是去“制造”或“打压”孩子的好胜心与羞耻感,而是 “疏导”与“升华”。
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少和他人比较,引导孩子转向“超越自己”。升华孩子的羞耻感,教会他如何正确利用失败,把它从一种刺痛心灵的负面情绪,变成驱动反思和进步的宝贵能量。
4、寻找自己的永动机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多和他探讨知识本身的有趣之处,而不是只盯着分数。帮助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的蓝图,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也能成为照亮前路的光。
写在最后
孩子的“后劲”,说白了就是一口心气儿。家长要做作的,就是守护,不让它被现实的冷水浇灭。
我们要接住孩子的疲惫和沮丧。善于点燃他微小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帮他“看见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