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职惩罚竟来自自己?养老院改儿童院,育儿真相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28 11:47:11 浏览量:1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昕昕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看到妈妈穿着沾满油烟的衣服还在忙碌,突然就鼻子一酸;或者想起小时候不懂事跟她顶嘴,现在满心都是愧疚?
读李停的小说,就总让我有这样的触动,好像她把我们藏在心里没说出口的那些关于妈妈的情绪,全都掰开揉碎了摆在眼前。
你知道吗?她写《水在岛中央》开头那句“把‘养老院’的门牌换成‘儿童院’,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我读完浑身一凉!这不就是我们隐隐担心的未来吗?
生育率走低,老龄化严重,好像老年人的需求就该被排在后面,可你想过吗?那些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也曾是被妈妈捧在手心的孩子啊!
李停在北京公交上看到的那个老人,从中午到傍晚一直坐在轮椅上晒太阳,没人管他,多让人心疼!这哪里是温馨,分明是孤独到让人心碎!
后来她去找那家机构,人家还不屑地赶她走,那种无力感,我光听着都觉得难受——谁没有老的一天呢?
更戳我的是她在日本养老院遇到的那位老人,一开始老人还端着长者的架子,直到李停跟她聊起育儿的琐事,老人突然就打开了话匣子,说起小时候跟兄弟姐妹偷偷舔一块糖,用牛奶泡饭的小事。
不管多大年纪,心里都藏着小时候的自己,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多奇妙,只要你真心去听,对方就愿意把心掏给你,就像小说里女记者和养老院老人的交流,那些细碎的家常,比什么都珍贵。
李停总写母女关系,这可不是没原因的,之前有个远嫁日本的女孩说自己妈妈“不体面”,只会催婚催生,这话多伤人。
李停刚当妈妈,特别能共情,于是写了《在小山和小山之间》为妈妈发声,你想想,哪个妈妈不是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她妈妈当年陪她坐绿皮火车去北京艺考,支持她留学、定居日本,这份信任多难得!我特别能理解那种“真心猜真心”的母女默契,就像李停跟妈妈用微信聊天,妈妈秒回变成隔很久才回“好”,她立马就知道妈妈不开心了——母女之间的牵挂,从来都藏在这些小细节里。
说到当妈妈,谁没过崩溃的时候呢?李停写自己边工作边计划带儿子出门,儿子哭闹要陪伴,她忍不住大吼,后来才知道儿子只是想问带哪个玩具。
我们总说妈妈要完美,可哪有完美的妈妈,就像她说的,不想成为追求满分的妈妈,因为“没有完美的妈妈”,现在社会对妈妈的要求多高啊,网上陌生人挑刺,专家说要情绪稳定,长辈指指点点,可谁又关心妈妈累不累、开不开心呢?
最难受的是,有时候妈妈自己还会自责,觉得没做好,这种自我惩罚,比别人说什么都伤人!
李停在小说结尾写珍给琼的信里说:“真正珍贵的东西,不能用来交换,只能用来付出。”这句话我记了好久。
是啊,跟妈妈的感情,跟孩子的相处,那些一起笑、一起闹的瞬间,多珍贵啊,不管社会多复杂,不管有多少压力,只要我们守住这份真心的连接,就不怕走丢。
李停不过是把生活里那些细碎的、温暖的、让人难过的小事写了出来,却让我们看清了母女之间最深的牵挂,看清了当妈妈的不容易。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这样值得珍惜的瞬间,都有那个默默爱着我们的妈妈,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