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34条省级幸福河湖描绘“河畅 水清 岸绿 景美 人和”的生动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28 13:04:47 浏览量:1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8日讯 记者从9月28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泰安市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全面深化河长制作为核心抓手与体制机制保障,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34条省级幸福河湖。
坚持机制创新,着力筑牢幸福河湖的“制度基石”。建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创新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破解了多年来存在的河湖执法难、协调难问题。健全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各单位各司其职、联动执法,实现了问题发现、交办、处置、销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了“一盘棋”河湖治理格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媒体曝光的突出问题,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整改,以监督促治理、保实效。
坚持综合施策,着力守护幸福河湖的“安全底线”。实施一批骨干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等工程,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优化防汛调度,筑牢了幸福河湖的安全屏障。大力实施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制定入河排污口信息共享和调查处置方案,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3.3%。
坚持系统治理,着力夯实幸福河湖的“资源基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严控高耗水项目,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全市用水效率持续提升。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科学调度水库、闸坝等水利工程,最大限度蓄丰补枯,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科学确定重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底线目标,大汶河戴村坝断面生态流量连续三年达标。
坚持文化引领,着力彰显幸福河湖的“人文韵味”。加强水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建设了一批水文化广场、水情教育基地,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数量达16个,公众的水忧患和水保护意识持续增强。积极发展滨水旅游、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创新开展大汶河滩地集中治理,让2.5万余亩荒滩变身人气满满的“聚宝盆”,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治水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泰安市将继续以河长制为总抓手,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系统观念,聚焦人民群众对幸福河湖的新期待,在强化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繁荣河湖文化上再下功夫,努力建设更多让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泰安篇章增添更加绚丽的幸福底色。
闪电新闻记者 王卓睿 泰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