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监制、浙江创投终评审陈廖宇:动画让人感受到热爱、多元、创新
发布时间:2025-09-27 22:54:01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芳/文 记者 徐彦 实习生 赵亦周 /视频、摄影
“我这发型是天生的,每次都得解释一遍,哈哈哈。”陈廖宇人未到,笑声已到。
等人到时,果然一头花白的“火焰”造型的头发,引人注目。
作为是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创投的终审评审,近日陈廖宇在结束了繁忙的工作后,接受了潮新闻的专访。
陈廖宇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动画导演,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总导演,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监制和艺术总监。作品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白玉兰奖等国内外多个奖项。陈廖宇以观点犀利、坚持创新著称,长期致力于挖掘培养新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一位资深行业专家。
陈廖宇也是浙江籍电影人,老家在温州乐清。
当采访者问陈廖宇这次回浙江是否很开心时,他又笑了:“你应该是浙江人,你把我家乡的名字读对了。很多我家乡以外的人,会把乐(yuè)清读成乐(lè)清,也会把丽(lí)水读成丽(lì)水,台(tāi)州读成台(tái)州。”
他说自己还在杭州上过学,高中读的是中国美院附中,大学去了北京电影学院。
潮新闻: 在浙江创投终审公开路演,您一次性了解15强项目,请您谈谈整体的印象或感受?
陈廖宇:15强项目的印象,我想用三个词,一个是“热爱”。你能看到年轻的电影人对电影的热爱,有的在完全不具备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已经做得很完备,甚至有的都拍了样片,还挺长的一段。有些动画项目甚至准备了10年,如果没有对电影或者对动画的热爱,是不可能这么坚持下来的。
二是“多元”。我最高兴的是看到所有的参加创投的作品,题材、风格、技术、技巧都非常多元化,有表现故土情结的,有表现科幻的,有表现奇幻的,有爱情的,有惊悚的,各种类型,特别多元。
三是“创新”。这是年轻人身上特别好的一个点,他们虽然还不是非常成熟,但你能看到每个创作者试图在自己作品里展现一些新的角度,新的手法,能看出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
潮新闻:评审们这次讨论奖项激不激烈?
陈廖宇:5个评审来自电影行业的不同方向,有导演、有编剧、有演员,有制片人,我是跟动画有关的,每个人都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对于好的作品,我觉得大家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争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家都很一致。对于另外更有特点的作品,或者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些作品,大家可能会从各自的角度有一些讨论。
潮新闻: 是否有哪一个项目、在哪一瞬间让您有一些想要合作的冲动或想法,请您分享一下?
陈廖宇:有,尤其我作为评审还有点特殊,我是唯一来自动画领域的。我直接看动画故事的时候,觉得故事不错,就想马上见到这个人。又比如说有一个动画作品,本身就是来自于生活,很有趣味,很有想象力,很温馨很治愈又很好笑的这么一个故事。你会发现导演本人站在那儿,跟这个作品的气质完全是吻合的,放松、好玩、自信,这个也会增强我们对她把控作品的信心。
作为一个动画导演,我跟别的导演不一样,经常会看到不是动画本子,但觉得这个故事也可以拍成动画片。
比如说《预报有雨》是关于两个年轻人在一个气象站的故事,将浙江风景特别优美的丽水作为拍摄地,那个故事非常好,很青春很浪漫很治愈。我觉得如果拍成动画片,也一定是一个特别好的动画片题材,也会是现在年轻观众喜欢的。所以我现场就跟导演说,如果你要在实拍领域没有找到太合适的合作的话,你就找我,咱们把它做成动画片。
潮新闻:今年,浙江创投新开辟了动画赛道。趋势上,创投之路对于动画作品似乎越来越开放。首先,为想要参与创投的动画项目提一个问题——动画项目开发到什么样的程度、准备到什么程度是适合来参加创投的?
陈廖宇:其实就是三个方面,首先还是故事,故事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些年轻创作者上台的十几分钟里,有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去讲概念如何新,角度如何不同,如何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没有错,但其实你的概念新不新,独特不独特,也都在你的故事里头,我们还是想听到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第二,动画和普通电影不同的是,它在视听或者说视觉风格上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一个动画故事是奇幻的,还是科幻的,或是传统故事,还是生活故事,到底是用电脑动画做还是二维手绘还是定格动画,每一种内部还有多种多样的美术样式和风格,这些东西应该有一个基本概念的确定,有一个视觉设计的展示。
第三,是主创团队的资质,是否有能力实施这个故事。如果给到更好的条件,是不是能走得更好。
潮新闻:浙江创投的动画赛道名为“国风涌动”。征集而来的项目,突破了我们先前对国风的预想,出现了许多结合个人经历去产生对国风的演绎。您作为创投评委,同时也是北影动画学院的教授、动画电影的创作者,对于想要探索国风的青年创作者,请您针对国风与动画展开分享。
陈廖宇:“国风”这个词,其实不算一个严肃学术范畴的词。咱们这个历史阶段,各方面都发展了,自信了。所以我们在动画的风格和自己的语言系统方面,想要做一种中国人自己的,一看就是我们中国的动画。但我希望不要把“国风”等同于毛笔画的水墨、剪纸什么的,它是狭义的。只要是今天的中国导演基于本土生活、本土文化,基于独立的认知、价值观和审美创造出来的作品,实际上就构成了今天中国动画的特点。我觉得“国风”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我们希望创作具有自己文化本土特色的作品,而不是一种样式。
潮新闻: 在电影市场整体的变化之中,动画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被重视。对于青年动画创作者,有什么寄语?
陈廖宇:首先是感受,无论你面对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风格,学了什么样的技巧,所有创作源头都源于你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受力。
第二是思考,你感受到了,但你还要从另一个视角去俯视自己,隔着距离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感受,审视自己的作品。这样你可以站在高处,看到你的作品在空间上和其他的作品相比,你的价值,你的点在什么地方?在时间上,在历史的长河里,你和以往的作品,以及将来你这个作品是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坐标上。以及你要在这个片子里表达的东西,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它的系统性,它的深度,它的角度,它的价值在什么地方,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思考。
第三才是表达。有了感受,有了思考,然后你想到用你所学到的技术、技巧、方法如何把它表达出来是吧?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表达上,但前面没有感受,中间没有思考,这个表达下面是没有东西的,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