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靶向新药临床研究推动儿童肿瘤治疗迈入“异病同治”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5-09-27 05:18:39 浏览量:1
“服用新的靶向药物一周后,孩子就不用再吃止痛药了,现在能正常上学玩耍!”提起9岁儿子小志(化名)的治疗经历,李女士难掩激动。她的孩子因腹腔肿瘤转移肺部,被疼痛折磨得无法正常生活,后来被确诊为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传统的化疗对这种罕见肿瘤根本起不到作用,而改变这一切的,是因为入组了一款针对NTRK基因融合阳性肿瘤的国产靶向药佐来曲替尼的临床研究。近日,这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被纳入国家药监局 “星光计划”,有望为我国罕见儿童肿瘤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罕见肿瘤藏“元凶”,NTRK融合需警惕
“这个病例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现在这个孩子一直服用佐来曲替尼,不再应用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一直处于非常好的缓解状态。”作为患儿小志的主诊医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主任张翼鷟教授向记者介绍。
梭形细胞肿瘤是一类以梭形细胞为主要特征的肿瘤,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器官或组织,形态学表现可以是癌也可以是肉瘤。在儿童肿瘤领域,NTRK基因融合阳性肿瘤虽不常见,却给患病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据了解,NTRK 基因融合是指肿瘤细胞中NTRK 基因与其他基因发生异常“拼接”,产生的融合蛋白会疯狂推动肿瘤生长扩散,可出现在婴儿纤维肉瘤、神经胶质瘤、甲状腺癌等多种儿童实体瘤中。
张翼鷟教授(右二)团队在查房。 受访者 供图
“虽然 NTRK 融合在儿童肿瘤中的发生率约3%,高于成人,但在常见儿童肿瘤中占比不足 1%,属于典型的‘罕见病中的罕见情况’。”张翼鷟教授指出,正因其罕见性,不少患儿初期易被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前,传统化疗、手术对这类肿瘤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大,很多患儿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基因检测寻“靶点”,精准诊断是关键
NTRK(NeuroTrophin Receptor Kinase)全称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是目前首个被发现并被认可的全癌种共发的可用药突变基因。
针对 NTRK 基因融合阳性儿童肿瘤,国内一项重要临床研究即将完成患者入组,其核心评估药物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 )抑制剂 —— 佐来曲替尼。该研究旨在验证药物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儿中的安全性、耐受性与疗效,破解传统治疗响应率低、耐药、副作用大等难题。
要确诊 NTRK 基因融合阳性肿瘤,专业的分子检测必不可少。目前,二代测序(NGS)是最可靠的检测方式,不仅能识别 NTRK1、NTRK2、NTRK3 三种基因的所有融合类型,还能同步排查其他癌症相关突变。
“近年来,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尤其是肿瘤专科中心,已普遍能开展NGS检测,部分医院还将 NTRK 融合纳入肉瘤等疾病的常规检测套餐。”张翼鷟教授介绍,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有相关检测项目,不过,基层医院受技术、成本限制,暂未常规开展,患者需将样本送至大型医院或第三方机构,检测费用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多为自费。但随着靶向药逐步纳入医保,基因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未来有望迎来政策支持,降低患者负担。
从“按部位治病”转向“按基因治病”
近日,佐来曲替尼被国家药监局(CDE)纳入抗肿瘤药物研发鼓励试点计划(“星光计划”),这意味着药物将获得优先审查资格,上市进程大幅加快。
“‘星光计划’的认可,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儿童肿瘤患者的关怀,更能让这款国产新药尽快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应用。” 张翼鷟教授表示,对患儿家庭而言,这无疑是重大利好 —— 未来,更多 NTRK 融合阳性患儿无需依赖传统化疗,就能获得高效、安全的靶向治疗,尤其是对第一代药物耐药的患儿,将迎来新的生命转机。
值得注意的是,佐来曲替尼并非仅用于耐药患者。只要患儿检测出 NTRK 基因融合,无论是否使用过其他TRK 抑制剂,都可采用该药单药治疗。张翼鷟教授强调,随着精准医疗发展,儿童肿瘤治疗已从“按部位治病”转向 “按基因治病”,像佐来曲替尼这样的“不限癌种”靶向药,正推动儿童肿瘤治疗进入“异病同治”的新时代。
南方+记者 欧旭江
【作者】 欧旭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