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愿与AI合葬!中国4亿老人缺陪伴,企业却扎堆做儿童玩具?
发布时间:2025-09-27 15:01:39 浏览量:1
一位老人竟然希望在死后与 AI 合葬。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它却真实发生在韩国首尔。
81 岁的老人,每天抱着能聊天、会提醒吃药的 AI 洋娃娃生活,甚至直言想与它合葬。
反观中国即将突破 4 亿的老年人群体正面临严重的陪伴缺失,可市场上的企业却扎堆做儿童玩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 3 亿,接近总人口的 22%,其中近一半是空巢老人。
上海 70 岁的苗奶奶就是典型代表,子女在外地工作,家里常年只有她一个人。
白天她对着电视发呆,晚上翻看孙辈照片解闷,想和子女视频却总因手机操作复杂半途而废。
她常念叨:“要是有个不用费劲操作,还能陪我说话的东西就好了。”
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全国独居老人比例已达 14.2%。
北京大学的调查更指出,42% 的老年女性和 29% 的老年男性有较高抑郁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社交孤立是晚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危险因素,约四分之一老年人受此影响。
对这些老人来说,陪伴早已不是 “锦上添花”,而是 “雪中送炭” 的刚需。
按理说老人的需求应该催热 AI 陪伴市场,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
在电商平台搜索 “老年人陪伴”,跳出的产品大多围着 “安全” 打转,要么是能检测跌倒的手环,要么是带一键呼救的机器人,几乎没人真正关注 “情感陪伴”。
75 岁的王劼大爷就踩过坑。
他花几百块买了台智能音箱,想找个 “说话对象”,结果音箱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打断他的话。
“我跟它说年轻时当工人的事儿,它突然插一句‘今天天气不错’,气得我再也没开过机。”
像王大爷这样,抱着期待买产品、最后失望放弃的老人,在各地都能找到。
不是老人不想用,而是市面上根本没有能真正 “懂他们” 的产品。
一边是老年市场的需求缺口,一边是儿童玩具市场的热闹景象。
博研咨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 AI 智能玩具市场规模达 380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涨到 600 亿元。
企业偏爱儿童市场,其实有现实原因。
AI 玩具初创公司 FoloToy 的创始人王乐说得很实在:“kids 的需求简单,产品只要有趣、能教点东西就行。”
孩子对产品容错率也高,AI 偶尔回答错了,他们可能觉得 “好玩”,不会较真。
但老人不一样,他们要的是 “能聊天、能共情” 的伙伴,这对技术、设计的要求都高得多,投入成本自然也大。
跃然创新公司也提到,老年市场拓展难度更高。
“老人有广场舞、麻将这些消遣,对陪伴产品的依赖没那么强;而且他们消费更谨慎,想让他们掏钱买新东西,比说服家长给孩子买玩具难多了。”
这些现实问题,让很多企业宁愿盯着儿童市场,也不愿轻易碰老年市场。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在观望。
国外已经有了成功案例,韩国 Hyodol 的 AI 洋娃娃,不仅能陪老人聊天,还能同步健康数据给家人,目前已有 1.2 万台走进韩国老人家中。
以色列的 ElliQ 更厉害,能主动察觉老人情绪,低落时会安慰,还能带老人逛虚拟博物馆。
国内也有企业开始行动。
上海超级玩伴推出的 Lulupals,能监测老人心率,还计划加入子女的声音复刻功能。
老牌玩具企业实丰文化,也在研发适合老人的 AI 陪伴产品。
义乌的玩具商家们,也在琢磨怎么把 AI 和传统玩具结合,做出老人喜欢的产品。
老人想与 AI 合葬,看似极端,却藏着他们对陪伴的迫切渴望。
中国老年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随着技术进步和企业的逐步探索,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贴合老人需求的 AI 陪伴产品出现。
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不再孤单,这不仅是市场的机会,更是社会该有的温度。
文章/花开富贵
亿万老人的孤独,被会说话的洋娃娃填补?
AI、機器人、語音助手:中國銀發族的養老“新朋友”
2025-03-14 09:18:55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