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8岁儿童挑食偏食,葡萄糖酸锌喝多了会中毒?医生:按体重计算

发布时间:2025-09-24 02:39:06  浏览量:1

在育儿过程中,家长们总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尤其面对挑食偏食的宝贝,补锌成了许多家庭的“必修课”。葡萄糖酸锌作为常见的补锌剂,因其酸甜口感和“提高免疫力”“促进食欲”的宣传,常被家长当作“营养保险”给孩子服用。但您是否知道,过量补锌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甚至贫血、中毒?更关键的是,孩子缺不缺锌、该补多少,从来不是“一瓶盖”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精准计算体重、科学评估需求。

张慧是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38岁的她工作节奏快,每天加班到八九点是常态。丈夫王强在国企做技术员,常年出差,照顾8岁儿子小宇的重任便落在张慧肩上。小宇从小挑食,只爱吃白米饭配红烧肉,青菜碰都不碰,牛奶喝半杯就吐,张慧急得直跺脚:“这孩子,怎么跟只小老虎似的,光吃肉不长个儿!”眼看着同龄孩子个头蹭蹭长,小宇却总在班级队伍里站前排,张慧更焦虑了。

去年冬天,小区宝妈群里流行起“补锌大法”。“我家孩子喝了葡萄糖酸锌,吃饭香了,感冒都少了!”“锌是‘生命之花’,缺了可不行!”张慧越听越心动,立刻去药店买了三盒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说明书上写着“儿童每日5-10毫升”,她想着“补多总比补少强”,直接给小宇每天喝15毫升,还特意把药瓶放在餐桌上,监督孩子“饭前一支,营养加倍”。

起初,小宇没觉得异样,甚至觉得酸酸甜甜的挺好喝。但两个月后,他开始喊“肚子胀”,大便也变得干硬,像小石子一样。张慧以为是“上火”,给他煮了梨汤,又买了益生菌,却没当回事。直到有天早上,小宇刷牙时突然干呕,吐出两口黄绿色的胆汁,张慧才慌了神:“是不是吃坏东西了?”可小宇摇头说“没乱吃”,张慧便自我安慰:“可能最近学习累,休息休息就好。”

今年春天,小宇的症状突然加重。先是吃饭时总说“没胃口”,以前爱吃的红烧肉也只吃两口;接着晚上睡觉翻来覆去,还磨牙;最吓人的是有天体育课,他跑完50米突然蹲在地上,脸色煞白,额头冒冷汗,老师赶紧把他抱到医务室。校医测了体温正常,但小宇虚弱地说:“老师,我肚子好疼,像有东西在搅……”

张慧接到电话时,正在开项目会。她抓起包就往学校跑,一路上心跳得像敲鼓:“小宇可千万别出事啊!”到了医务室,小宇蜷缩在床上,捂着肚子直哼哼。老师焦急地说:“孩子疼得厉害,我们赶紧送大医院吧!”张慧二话不说,抱起小宇就往最近的市儿童医院冲。

急诊室里,医生详细询问了小宇的饮食和用药史。当听到“每天喝15毫升葡萄糖酸锌,喝了半年”时,医生的眉头皱了起来:“先做检查,血锌、血常规、肝肾功能都得查。”张慧抱着小宇抽血时,手都在抖:“医生,是不是补锌补出问题了?”医生安慰她:“先别急,等结果出来再说。”

两小时后,报告单出来了:血锌浓度高达28.6μmol/L(正常儿童为7.65-22.95μmol/L),血红蛋白仅98g/L(正常110-160g/L),肝功能指标也轻度异常。医生指着报告单说:“孩子锌过量,已经引发贫血和肝功能损伤了!葡萄糖酸锌虽是补剂,但过量会刺激胃肠道,影响铁、铜吸收,长期还会导致锌中毒。”张慧听得腿软:“可……可说明书上没写这么严重啊?”医生翻出药品说明书,指着“用法用量”栏:“您看,1-3岁儿童每日5-7.5毫克,4-6岁7.5-10毫克,7-9岁10-12.5毫克。小宇8岁,体重28公斤,按最大量算,每天也不该超过12.5毫克。可您给他喝的15毫升溶液,含锌45毫克,是安全剂量的3倍多!”

原来,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的锌含量因品牌不同有差异,但普遍每10毫升含锌15-30毫克。张慧买的这款,每10毫升含锌30毫克,15毫升就是45毫克,远超儿童安全剂量。更关键的是,小宇挑食导致铁摄入不足,过量补锌又进一步抑制铁吸收,双重打击下,贫血就这么来了。

医生接着科普:“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参与免疫、生长发育、伤口愈合等过程,但‘过犹不及’。短期过量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泻;长期过量会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甚至神经损伤。有研究显示,儿童每日锌摄入超过20毫克,持续3个月以上,贫血风险增加40%。”张慧听得直抹眼泪:“都怪我,以为补得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