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睛、清嗓子 可能患了抽动症
发布时间:2025-09-26 06:06:16 浏览量:1
转自:南京晨报
当孩子突然频繁眨眼睛、清嗓子,甚至摇头、耸肩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孩子故意调皮”或“养成了坏习惯”,但其实这可能是儿童抽动症发出的信号。
今年3月,8岁的天天频繁眨眼、皱鼻一月有余,家长以为是眼睛不舒服,便带他去眼科就诊,结果并未发现异常。耳鼻喉科检查也没有异常。孩子后来出现了耸肩摇头的动作,情绪紧张时还会加重,家长赶紧带孩子来到了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儿科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短暂性抽动障碍。给予针刺合并耳穴压豆治疗2周,症状明显减少,但还是有反复,后经过3个月的中医外治个体化治疗,同时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改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诊也未见症状反复。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儿科陈磊介绍,小儿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地、反复地、快速地、无目的地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抽动症常被误解,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陈磊说,非自主性、反复性、波动性、可暂时抑制[部分孩子在抽动发生前会有不舒服的身体感觉(如局部痒、麻、紧绷感),抽动后能暂时缓解]等是抽动障碍的核心特点。
抽动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是简单的眨眼、挤眼、皱眉、皱鼻,也可能是扮鬼脸、触摸、拍打、跳跃等复杂运动抽动,还可能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伴随出现。
陈磊介绍,抽动障碍的发现主要依靠医生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临床观察以及心理评估等。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并评估共患病情况。它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非追求完全消除所有抽动(尤其对于轻度患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综合考虑症状严重程度、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共患病情况及患儿家庭意愿。
通讯员 苗卿 葛妍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