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中华文化沃土滋养动画创作

发布时间:2025-09-25 08:00:00  浏览量:1

本报讯(记者李夏至)为助力中国动画在全球视野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昨天,“全球漫话东方绮梦——在动画中见东方美学”影视动画专业沙龙,在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动画学会、北京影视动画协会、北京广播影视协会、动画制作机构、中国传媒大学的七十余位行业代表、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今年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4亿元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之巅;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以16.12亿元票房突破国产二维动画纪录;《雾山五行》《中国奇谭》等作品更是进入多个国家动画类热度前十。在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看来,这一切成果的背后,正是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马黎认为,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动画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美学风格、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开创出中国动画的新篇章。

央视动漫集团副总经理方凌则以央视动漫超40年的制作经验为例,分享了央视动漫在东方美学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历程。在他看来,动画作为“造梦的艺术”,与中国美学“美在意象”的理念高度契合,自1982年推出中国第一部电视动画片《小黑驴和小花鹿》以来,央视动漫始终以“让东方美学通过动画‘活’起来”为使命,践行动漫“国家队”的文化担当。方凌透露,央视动漫一直以中国美学“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境界为指引,从选题源头锚定“以经典载美学”。经典动画片《西游记》取材自“四大名著”,《哪吒传奇》源于《封神榜》,《小鲤鱼历险记》则改编自陕西地方志传说。在美术造型上,《哪吒传奇》中哪吒从年画娃娃到英姿少年的形象蜕变,尽显东方“中和之美”。

国际动画协会副主席、沙特阿拉伯吉达埃法特大学电影艺术学院院长穆罕默德·加扎拉以文明互鉴为视角,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埃及动画90年的发展历程,分享了文化古国如何通过动画坚守身份认同、实现国际传播的实践思考,为中国动画的全球表达提供了跨区域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