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守护笑脸,照亮未来——泸溪县关爱“三困”儿童成长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25 10:01:34  浏览量:1

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胡灵芝 通讯员 杨智 马翼

“感谢小红帽助学志愿者协会的叔叔阿姨给我的资助和关怀,我一定努力学习。”近日,泸溪一中学生符星在收到爱心人士资助款时说。这暖心的情景,得益于泸溪新阶联、边城爱心协会和无数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也是泸溪县凝心聚力关爱生活困境、学习困难、心理困惑(以下简称“三困”)儿童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泸溪县高度重视关爱“三困”儿童工作,将可感可及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孩子身边,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政策护航,从“零散帮扶”到“系统联动”的强力保障

全镇235名生活困境儿童全部纳入监测范围,95名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个性化辅导方案,7名心理困惑儿童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洗溪镇落实“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是泸溪县实施儿童关爱工程的一角。

泸溪县关工委构建“三困”儿童帮扶“336”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将教育、民政、妇联等12个部门的资源拧成“一股绳”,实现县域内“三困”儿童精准帮扶全覆盖。结合“三长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网,实施“一人一档”精准化动态管理。设立乡镇“留守儿童之家”147个,选优配齐儿童主任,为乡镇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亲情联络等服务。

2024年以来,县妇联、团县委、农商行等单位深入开展教育活动和实施公益项目,累计帮助困境儿童733名,发放救助金60.81万元。

微光成炬,从“爱心妈妈”到“银发卫士”的长久接力

在泸溪县小章乡,教师杨建珍组建了“夯乃爱心资助群”,成立了“夯乃爱心义工团”,10年间筹集爱心资金56万余元,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65名,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

泸溪县以学校为主阵地,统筹教育资源,发动全县33所中小学2000余名女教师组建“爱心妈妈”团队,与“三困”儿童结好对子,一对一进行心理引导和学业辅导。各学校关工委建立“心理帮扶工作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开展集体生日、心理健康游园会等“三困”儿童关爱活动。

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累计动员400余名退休“五老”人员加入到关爱下一代工作队伍,创新建设“五老”关爱基地,成立“五老”巡讲团,为青少年儿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安全防护等主题宣讲活动。去年以来,“五老”巡讲团开展“利剑护蕾·守护成长”法治进校园宣讲10场、防溺水宣传20余次、隔代家庭教育10余次,用亲身经历为孩子种下“安全种子”,守护青少年成长。

破茧化蝶,从“物质保障”到“精神成长”的实践路径

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困境儿童生活保障金317.461万元;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年满18周岁的孤儿每人每学年发放1万元助学金,惠及16名困境孤儿……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泸溪县帮扶困境儿童的力度。

泸溪县深入落实县域内低保、特困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救助政策,保障贫困儿童家庭基本生活。持续优化县域内营商环境,引进能人开办产业,创造就业岗位,让困境儿童家庭稳定就业,从源头上减少贫困儿童的数量。

深入开展“法治护苗”专项行动、“假期陪伴计划”等关爱“三困”儿童相关活动。积极链接社会团体和爱心组织,弘扬助人传统,营造关爱“三困”儿童的社会氛围。泸溪小红帽助学协会累计帮扶困难学生50人,发放25万元帮扶救助金。湖南新阶联发起“新善三湘”公益活动,为泸溪送来100份新春开学大礼包;中建五局三公司通过设立“超英爱心助学金”,累计发放奖学金、助学金200余万元,资助超700人次。

依托潭溪镇小陂流村“明志书屋”等社会公益平台,探索出“五社联动”的关爱模式,将社会对困境儿童的关爱从物质保障升级为精神支持。积极开展村校联合拓展志愿支教服务,对接湘潭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高校开展假期支教活动,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与学习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1000余名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

从一项项硬核的政策,到一场场温暖的接力,最终都汇聚于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和眼中自信的光芒。关爱,正在为孩子们的未来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