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文学《神鸟的岛屿》中,读懂少年们的坚守
发布时间:2025-09-23 15:32:30 浏览量: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煌
近日,青年作家陈伟军新作《神鸟的岛屿》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这部以中华凤头燕鸥保护真实事迹为蓝本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该社打造的年度重点作品。
“稚”笔力千钧,以儿童视角讲述大时代
《神鸟的岛屿》讲述了12岁少年江小鹏暑期探访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哥哥,并参与护鸟志愿保护工作的故事。他结识了喜爱绘画的少女林芊芊、渔乡少年阿海等不同背景的少年,从对护鸟工作的懵懂好奇,到深入了解燕鸥习性、理解保护自然的意义,更在文化碰撞与彼此接纳中实现成长蜕变。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恰逢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9月在浙江杭州启幕,《神鸟的岛屿》的推出可谓适逢其时。陈伟军以儿童文学特有的清澈目光,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转化为一场少年与神鸟的奇妙相遇。
作品中,三位背景迥异的少年——城市少年江小鹏、热爱绘画的少女林芊芊、海岛少年阿海,在海岛上碰撞出三条交织又独立的成长轨迹。江小鹏的成长是认知的拓维,他从甘肃来到南方的海岛,经历了南北风光、地域风情的变换,对哥哥的选择从起初的怀疑到理解坚守的重量,少年的知识在好奇中拓展,责任感在一次次历险中萌发。
林芊芊则是三代人传承接力的缩影。她的外公朱同是一位来自台湾的资深鸟类学家,毕生致力于鸟类研究与保护,尤其对“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魂牵梦萦, 即使晚年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许多往事变得模糊,但关于“神话之鸟”的记忆碎片却异常清晰。林芊芊的画笔承载着三代人责任的传承,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关注、守护中华瑰宝的无声宣言。
海岛少年阿海和妹妹春草是渔民的后代,他们的父亲叶伯伯在其他原住民迁居他处时却选择了留在小岛上,成为巡岛员。而这一双儿女继承了世代相传的海洋经验,当他们与江小鹏、林芊芊相遇,乡土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碰撞融合,汇聚成守护家园的新路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评价:“《神鸟的岛屿》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将生态保护主题与少年成长双线交织。人物塑造鲜活立体,情节设计扣人心弦,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能引领儿童认知自然、感悟生命。”《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王洪波认为:“该书以浙江韭山列岛为背景,既展现海岛自然人文风貌,又刻画护鸟人的坚守,是融合地方元素、生态保护与成长主题的优秀作品。中华凤头燕鸥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翱翔天际,生动象征了少年的精神蜕变和生态文明事业的希望所在。”
取材于真实,描摹人与自然和谐画面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作者陈伟军一年之内五次登岛,对一线护鸟志愿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亲历过数次“五脏六腑似乎都被搅动”的剧烈晕船,也见证了燕鸥群如白色风暴般盘旋岛屿的壮美景象。
“在上岛前,我就搜集、查阅过很多资料,发现很多报道总习惯用‘最诗意的工作’来形容海岛护鸟的生活。的确,它满足了很多人内心的遐想:每天可以看海、听涛、观鸟,还有想想就觉得浪漫的海上日出、蓝调时刻、银河星轨……这些如梦似幻的情景赋予了人们无限的憧憬与幻想。”陈伟军说。
然而第一次登岛就让这个热爱写作的“文弱书生”感到了现实与幻想的强烈反差,岛上护鸟的艰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那些守岛人长年累月待在这座小小的岛上,可以想象他们的寂寞与无聊。他们坚守着这份职责与担当,若是心中没有爱与热情,是断不能长久坚持的。也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了‘神话之鸟’销声匿迹六十多年后的重新回归。由此看来,他们是伟大的英雄。”陈伟军感慨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伟军透露,小说中江小鹏的哥哥江大鹏这一角色的真实原型是象山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负责人丁鹏,他正是中华凤头燕鸥的重要守护者之一。丁鹏扎根荒岛十余年,在海岛的风雨与孤寂中,从一个“门外汉”成为神话之鸟最信赖的好朋友。
陈伟军被丁鹏等志愿者的坚守所触动,也将他们眼眸里的光亮和热爱流淌于笔尖。他将中华凤头燕鸥从濒危到新生的传奇、生态保护等专业知识巧妙地编织进叙事:如何通过放置假鸟模型吸引真鸟落户实现“人工招引”,如何通过声音回放引导燕鸥识别安全栖息地,自然保护的长远意义是什么……这些“硬核”科普在少年们的冒险与成长主线中自然流淌,文学性与科普性交织的情节让儿童在阅读间播种下生态保护的理想种子,让守护自然的信念如“神话之鸟”的羽翼般舒展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