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136 人(含儿童)出现发热、腹痛、腹泻,预防关键在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5-09-22 22:13:37 浏览量:2
近期,
接连曝出沙门氏菌感染事件,
涉及婴幼儿、学生、普通消费者等多个群体,
致病源头直指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常见食物,
再次敲响食源性安全警钟。
案例一
2025年7月(7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广东省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报告事件相关病例5447例,无死亡。其中,阳江市江城区报告的一起发生在幼儿园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30例。
案例二
截至9月21日17时,住院观察治疗136人(含学生89人,学龄前儿童10人),患者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病情体征稳定。经省、市、县疾控专家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判定患者病症由沙门氏菌污染“三明治”糕点引起。
沙门氏菌作为食源性致病菌中的 “头号杀手”,
其威力不容小觑。
那么沙门氏菌到底是什么病菌
竟然会这么可怕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什么是沙门氏菌?
图片来源: 济南疾控微健康
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它既可以感染动物(如猪、鸡),也可以感染人类,是最常见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细菌之一。
沙门氏菌有以下特点:
*怕热:55℃1小时、60℃15-30分钟或者100℃几分钟,都可以把它杀死。
*隐蔽性强:很多细菌污染食品后,会分解蛋白质,产生臭味,但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因此,污染了沙门氏菌后的食物,色泽、味道没有啥变化,从外观上看不出来。
*在水、蛋类中存活时间长: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存活2-3周,在蛋及蛋制品中可存活数月。
感染沙门氏菌的症状
沙门菌感染后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分为胃肠炎型 (即食物中毒)、伤寒、副伤寒,菌血症或败血症等。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常见。患者起病急,以发热、呕吐、腹痛及腹泻为主要症状。粪便性状多变,早期多为稀水样或黄 绿色黏液便,继而脓血便或血水样便,有腥臭味。若呕吐、 腹泻严重,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多脏器功能均可受累。
沙门氏菌的生存以及传播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人因食用了患病或带菌动物的肉、奶、蛋及其制品等患病。另外,无症状带菌者也是常见的传染源。
图片来源:“家人们都懂了”栏目
感染沙门氏菌治疗
很多人一拉肚子就想到吃抗生素,比如氟哌酸(诺氟沙星)(18岁以下儿童禁用)、头孢类药物,但沙门氏菌感染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得看病情!
轻症患者(无高危因素):别滥用抗生素!
如果只是轻微腹泻、体温不超过38.5℃,且本身身体健康,不建议用抗生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沙门氏菌感染多为自限性,靠自身免疫力就能清除细菌,抗生素无法缩短病程;
2. 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反而加重腹泻、延长恢复时间;
3. 可能催生耐药菌,下次感染更难治疗。
这时候的关键是补液+休息!多喝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这些情况必须就医,听医生的!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硬扛,及时去医院:
1. 高烧持续不退(超过72小时)、腹泻频繁(每天超过6次)、大便带血;
2. 脱水症状:尿少、口干、眼窝凹陷、乏力加重;
3. 特殊人群:孕妇、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糖尿病/艾滋病患者等。
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常用药物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18岁以下儿童禁用)、头孢曲松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要自己停药。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01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吃东西之前;在接触完动物、生鸡蛋等存在带致病菌风险较大的物品时,应当及时将双手洗净。
02
食物要烧熟煮透
沙门氏菌不怕冷但是怕热,想要把沙门氏菌杀死,可以高温100℃,或者60℃的水保持15分钟以上。在冰箱保存的食物再次食用时,也应将其加热到熟透。不生吃鸡蛋,不喝未经灭菌处理的奶。
03
生食和熟食分开处理
避免处理完生食的刀具、砧板等物品直接处理熟食,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04
正确存储剩菜剩饭
在室温下,熟食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剩饭剩菜建议及时冷藏并尽快食用。鸡蛋可装入单独的容器再放进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