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褪黑素藏隐患!专家警示:未成年人使用需谨遵医嘱,盲目食用危害多

发布时间:2025-09-22 19:49:18  浏览量:1

未来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凌萌)为孩子的睡眠质量问题苦恼了一段时间后,江苏的杨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儿童褪黑素软糖。这款宣称“宝宝彻夜好眠,妈妈更安心”的“助眠软糖”,却未能让杨女士感到“安心”。“孩子吃了一段时间后依然睡不踏实,夜里会不停翻身。”杨女士向未来网记者坦言。

如今,睡眠质量不仅仅是困扰成年人的问题,不少家长正为孩子“入睡难”“睡不沉”而焦虑。未来网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儿童褪黑素”产品悄然热销,这类以“精准助眠”为卖点,以软糖、含片、喷剂等形式售卖的产品吸引部分家长跟风购买。受访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睡眠问题成因复杂,需谨慎使用“褪黑素”产品。家长切勿盲目给孩子食用,应带孩子查明病因、谨遵医嘱。

宣称“2岁可用”,儿童褪黑素宣传乱象误导家长

杨女士的孩子今年9岁。进入小学阶段后,杨女士发现,孩子的精力似乎更为旺盛,午睡时间越来越短,夜间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在朋友的推荐下,杨女士给孩子购买了一款“Natrol”品牌美国进口儿童褪黑素软糖。

受访者供图

根据杨女士提供的产品详情图,记者看到,该款产品宣称“宝宝彻夜好眠,妈妈更安心”“学生助眠软糖”,食用方法为“每日睡前1粒”,每粒软糖中的褪黑素成分含量为1mg。截至目前,该款产品的累计销量已超1万件。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旗下科普中国官网资料,褪黑素(又称褪黑激素)主要由位于人体大脑中部的松果体产生,可以参与调节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改善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还可以改善时差变化所致的睡眠障碍。除松果体外,褪黑素还来源于视网膜、血小板、皮肤、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小脑和胃肠道。

因褪黑素本就是人体能够分泌和产生的一类物质,不少家长对于此类以褪黑素为主要成分的儿童褪黑素类产品的安全性放松了警惕。

电商平台上,各类儿童褪黑素产品让人眼花缭乱,除软糖外,儿童褪黑素产品还以含片、喷剂等形式售卖。不乏商家打出“守护儿童睡眠,支持健康好眠”“睡前一粒,安睡整晚”“儿童专用褪黑素”等旗号,宣称产品适用于“晚上睡醒总哭闹”“上课总打瞌睡”“晚上睡觉困难”“情绪暴躁易怒”等的儿童青少年。

电商平台截图

其中,“儿童褪黑素软糖”产品以多种果味选择收获了不少孩子的喜爱。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商家对于“儿童褪黑素软糖”产品宣称的适用年龄并不相同。在“carehome海外专营店”内,一款儿童褪黑素软糖宣称能够“入睡快、不夜闹、睡得深”。在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产品效果后,店铺客服表示,该款产品适用于2岁以上孩子,通常食用2-3盒(即2~3个月)效果最佳。

而在“NatureWish海外旗舰店”内,一款儿童褪黑素软糖的适用年龄则为4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店铺客服表示,“褪黑素是人体会分泌的一种激素,能让人产生睡意。孩子入睡困难可以搭配褪黑素补充,帮助入睡。”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儿童褪黑素”产品中的“褪黑素”成分含量也不一致。前述两款儿童褪黑素软糖每日摄入的褪黑素成分含量均为1mg,而“Davinci海外旗舰店”内销售的一款儿童褪黑素喷剂,其每日摄入的褪黑素成分含量为3mg。

跨境销售无“蓝帽子”标识,涉嫌违法

市面上褪黑素产品的宣传语颇具吸引力,但它真的能如广告所言,为消费者带来高质量睡眠吗?来自北京的张女士深受睡眠质量问题困扰,已食用褪黑素软糖近一年。她向未来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使用感受:“前前后后吃了有十来瓶,刚开始有点效果,但吃久了后问题就来了,晚上不停地做梦,像是睡了个‘假觉’,醒来后完全不解乏,还头疼。”

谈及市面上专门针对儿童推出的褪黑素类产品,张女士态度明确。她表示,自己的孩子已经1岁多,即便未来孩子出现睡眠问题,也绝不会考虑让他食用这类产品。

家长分享儿童褪黑素软糖食用感受

同样有睡眠困扰的杨女士告诉未来网记者,此前曾在医院开过助眠类药物,在察觉孩子食用褪黑素软糖效果不佳后,她抱着尝试的念头吃了一粒。“医院开的助眠药,吃完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几乎没有感觉,头不晕;但褪黑素软糖不一样,吃完大概十几分钟后会突然头晕,这种晕还不是让人想睡觉的晕,而是让人不得不闭眼的不适感。”她直言,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记者走访多家线下药店发现,尽管店内均有褪黑素类产品在售,但在记者提出“孩子睡眠质量不佳”的诉求后,门店人员的说法高度一致:此类产品不适用于儿童。更有店员态度坚决地提醒:“不要给儿童食用。”

目前,“儿童褪黑素”类产品主要在线上平台销售,且大多为跨境进口产品。记者浏览发现,多家店铺宣称为保健品,但产品及包装上均未标注国家药监局对保健品规定的专属“蓝帽子”标识。即便如此,部分线上店铺的该类产品销量已突破万件,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海峤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市场出现了一些跨境电商的进口儿童褪黑素产品,但国内外对于儿童使用褪黑素产品仍较为谨慎。

朱海峤列举称,在美国,褪黑素被归类为膳食补充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任何褪黑素产品用于治疗16岁以下儿童的失眠。而在我国,褪黑素并未被列入国家药品目录,目前仅被批准用于保健食品生产,且多限于成人使用,每天限定的剂量在1mg~3mg,通常不建议儿童青少年使用。

“跨境进口褪黑素产品若仅为‘普通食品’却宣称‘助眠’‘改善睡眠’等保健功能,或明确标注‘儿童青少年可食用’,已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根据规定,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更不得针对儿童等特定人群暗示或明示‘具有健康功效’;若产品为‘保健品’却未取得国内‘蓝帽子’标识,则属于‘未经注册/备案的违法保健品’,监管部门可依法予以没收、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追究刑事责任。”北京君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文波进一步分析称,部分跨境电商产品宣称“符合欧美/日韩标准”,但根据《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跨境进口食品需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针对儿童群体的保健品,我国对原料剂量、污染物限量(如重金属、微生物)有更严格要求。如《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褪黑素》规定,成人保健品褪黑素每日推荐摄入量≤3mg,未将儿童纳入‘适宜人群’,也未设定儿童使用的原料剂量标准。跨境产品若未按我国标准调整,即便在原产国合规,在我国也属于‘不合格产品’。”

未成年人应谨慎使用褪黑素,先查病因、谨遵医嘱

记者调查发现,在使用褪黑素类产品的儿童中,有部分为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孤独症患儿。江苏的钱女士向未来网记者讲述道,孩子目前在读初二,自幼儿园阶段就不爱睡午觉,晚上也存在入睡困难,通常要一个半小时才能睡着。钱女士一直以为孩子的睡眠状态是天生的,直到去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多动症,医生建议适量使用褪黑素产品辅助改善。

针对这类特殊情况,朱海峤指出,在患有神经心理发育问题(如孤独症、多动症、神经遗传障碍等)的儿童中,可能伴有睡眠困难问题。若儿童的失眠问题与这类特定疾病直接相关,褪黑素可作为二线治疗选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朱海峤补充道,即便因疾病需使用,不建议青少年长期或过量使用褪黑素。“短期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早晨嗜睡、头痛、头晕、腹泻、皮疹等;长期使用或干扰下丘脑-性腺轴,影响青春期发育。除此之外还有产品质量风险:市售褪黑素产品含量可能与标注不符,剂量不准确。”

中国科协科普中国专家、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医药新技术应用与传播分会委员王思露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睡眠问题日益突出、成因复杂,涵盖心理因素,如学业压力、社交冲突;病理因素,如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部分情况与褪黑素分泌不足存在关联;不良睡眠习惯,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严重干扰睡眠。

王思露强调,解决儿童睡眠问题的关键在于“先找病因,再遵医嘱调整”。若孩子出现睡眠困扰,建议先从生活方式入手,通过规律作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睡前电子设备使用等方式进行干预;必要时咨询儿科医生或睡眠方面专家,由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家长切勿自行给孩子使用褪黑素,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