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双国家级医学中心携手,签约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5-09-22 19:01:56  浏览量:1

9月22日下午,作为国家医学中心主体医院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把握“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的契机,聚焦儿童心理健康这一紧迫课题,签署了战略合作。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关乎国家未来,但仍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挑战。2021年发表在《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的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16岁在校学生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2025年在《柳叶刀》子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综合分析了1990-2021年的研究数据,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各部门协同发力、各专业同道携手共进,共同探索破局之路。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狄建忠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问题兼具公共卫生属性与社会属性,绝非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的“独角戏”,期待未来与教育、宣传、政法、公安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同向而行。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顾红亮表示,教育者的仁爱之心、医者的精湛之术、政策的创新智慧,多方同向发力,方可构筑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坚实屏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对未来合作寄予殷切希望,希望双方聚资源、谋创新、同发展。

仪式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签约,“双国家中心”强强联合,标志着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资源整合、协同发力的新阶段。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背景下,国家双中心携手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现实需求与未来展望”主题深度交流,并聚焦“睡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游戏成瘾脑机制及干预”等议题作专项报告分享。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出“高发病率、低服务率”的严峻态势。首先是问题普遍化与低龄化的趋势:抑郁症、焦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心理行为问题在儿童青少年中检出率持续攀升,已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理问题不再仅是青春期的“专利”,在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中也屡见不鲜,亟需更早的识别和干预。

此外,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面临“身心割裂”的传统服务模式困境。儿科“看身不看心”,精神科“看心难顾身”。因此,“双中心”携手旨在打破这种壁垒,推动“身心一体”的整合式医疗。

第三,专业化人才与服务的巨大缺口。儿童精神科医生极度稀缺,基层能力薄弱: 学校、社区的心理老师、全科医生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和转诊支持,无法承担起“守门人”的职责。“双中心”作为国家级平台,肩负着制定标准、培训人才、辐射基层的重任。

第四,社会认知偏差与病耻感。许多家长和老师仍将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问题”“性格软弱”,或担心被贴上“精神病”标签而拒绝寻求专业帮助,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双中心”的权威联合发声和科普,有助于提升公众科学认知,减少病耻感,营造更包容的社会环境。

未来,双方将聚焦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需求,构建“医院-学校-社区-家庭”联动服务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深化科学研究与数据驱动、创新服务供给与技术赋能、加强全域科普与预防干预等领域深化协作,持续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有效供给,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与均衡布局,为提升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福祉贡献上海力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肖俊杰、院长赵敏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周慧芳等出席。

栏目编辑: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