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浸润 滋养 西城以阅读激活文化基因
发布时间:2025-09-21 17:21:00 浏览量:1
本报讯 连日来,区阅读推广中心、区图书馆、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多管齐下,以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活动,让书香飘进社区、走进家庭,成为点亮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风景”。
“阅读行走”打卡“悦读湾”
书香随手分享
“您看这个螺旋状书架多有设计感,在这里看书特别舒服!”近日,在北京西城“悦读湾”公共阅读空间,读者李同学正对着手机镜头分享阅读体验,屏幕另一端,网友们纷纷留言“求地址”。这是区阅读推广中心“阅读行走”活动的生动场景。
“悦读湾”里,书架间随处可见专注阅读的身影。学生们捧着文学名著轻声品读,上班族利用闲暇翻阅科普读物,家长带着孩子围坐桌前共读绘本,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与偶尔的轻声交流,构成了温馨的阅读图景。活动不仅邀请人们走进“悦读湾”沉浸式阅读,还鼓励大家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以“我心中最美的悦读湾”为题分享体验。
有人用视频展示充满设计感的阅读区、错落有致的书架;有人记录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的瞬间,配上“在这里能静下心来与书对话”的文字;还有人写下读后感,分享在“悦读湾”邂逅的有趣书籍和阅读感悟。这些分享很快引发共鸣,不少网友评论“周末就去打卡”“原来身边有这么好的阅读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让阅读从‘静态’变‘动态’。”区阅读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悦读湾”将持续以优质环境和丰富藏书,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驿站”,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征文交流话“宣南”
共绘西城文化图景
“宣南文化是西城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用心讲好它的故事!”在区图书馆南址东报告厅,一场地方文化主题征文交流活动热闹非凡,专家学者与作者代表围坐一堂,围绕文化保护传承展开热烈讨论。
自2021年起,区图书馆连续五年举办此类征文活动,此次交流更是干货满满。区社科联顾问戴时焱以“如何‘走出’宣南”为题,结合文献资料,细致讲解宣南文化的研究方向;北京史地民俗协会会员康广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培君、退休工程师孙家汇等作者代表站起身,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文章片段,字句间满是对西城的热爱;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学生秦逸然带来快板《革命先驱李大钊》,清脆的节奏、饱满的情感,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写作交流环节,市文物保护协会智库专家王克昌分享了五十余年搜集史料的经历:“每一份老档案、每一段亲历者口述,都是西城历史的见证。”牛街街道居民秦旭东则笑着说:“我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征文,就是想让他们从小了解家乡文化。”
参与者们还为活动建言,现场氛围格外热烈。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搭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平台,为进一步讲好“西城故事”助力添彩。
亲子共读伴成长
文化滋养润童心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古人为什么要给小蚕卵洗澡吗?”在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青青草文学社讲堂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专家手持少儿彩绘版《天工开物》,向台下小读者抛出问题,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是为了让蚕宝宝干净”,有的猜“这样蚕丝会更软”,现场变成了欢乐的知识课堂。
除了传统文化讲座,绘本疗愈活动也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在以《安的种子》为主题的活动中,心理学专家通过“三颗种子的不同命运”,引导家长和孩子思考成长节奏。“孩子刚上小学,我总担心他跟不上进度。”一位家长坦诚分享焦虑,专家轻声回应:“就像种子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芽,孩子的成长也有自己的节奏。”
活动中,孩子们也大胆表达对开学的情绪,在互动交流中,家长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家长张女士说,不仅让孩子远离了电子屏幕,还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文化魅力。
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出更多亲子阅读活动,用书香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