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少控制,多理解,这才是好的亲子关系
发布时间:2025-09-21 14:17:56 浏览量:1
文/婷妈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总爱用“为你好”当借口,替他们做决定、规划人生,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节奏。
好的亲子关系,从来不是“我说你听”的控制,而是“我懂你”的理解与尊重。少一点控制欲,多一点共情心,孩子才会在爱里自由生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邻居家的小宇从小被妈妈安排得明明白白: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学钢琴,周末上午奥数班、下午英语角。妈妈总说:“现在辛苦点,以后才有出路。”可小宇却越来越沉默,钢琴弹得敷衍,作业写得拖沓。
直到有次学校组织科技节,他偷偷用废纸盒做了个会动的机器人,虽然简陋,却让全班同学惊叹。老师拍着视频发给妈妈:“这孩子动手能力超强,有没有考虑过让他参加科技兴趣班?”
妈妈这才发现,自己眼中的“不务正业”,竟是孩子眼里闪闪发光的热爱。她试着停了钢琴课,给小宇报了机器人编程班。现在的小宇,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末的课程,回家还会主动查资料、改设计。他说:“妈妈现在不催我了,我反而更想做好。”
兴趣从来不是被“安排”出来的,而是孩子主动探索世界的窗口。当我们放下“必须有用”的功利心,尊重他们“我想试试”的小愿望,孩子才会在热爱里找到坚持的动力。
小芸的儿子乐乐是个“小马虎”,写作业总漏题,吃饭把汤洒在桌上,连系鞋带都要试好几次。小芸一开始总忍不住纠正:“你怎么又这样?说了多少遍了!”可乐乐反而越做越糟,有次甚至因为害怕被骂,偷偷把写错的作业撕了。
直到有次全家去野餐,乐乐主动要求帮忙搭帐篷。小芸刚想阻止,丈夫拉了她一下:“让他试试。”结果帐篷支到一半倒了,乐乐急得快哭了。小芸蹲下来,摸摸他的头:“妈妈第一次搭帐篷也弄不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哪里出了问题?”那天,父子俩蹲在地上研究说明书,重新调整支架,最后帐篷稳稳立住时,乐乐跳起来喊:“我成功啦!”
从那以后,小芸学会了“闭嘴观察”:乐乐系鞋带慢,她就坐在旁边等;作业漏题,她指着题目问:“你觉得这里是不是少了什么?”慢慢地,乐乐的“小毛病”少了,反而常说:“妈妈,我今天自己检查出三个错别字!”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更是成长的契机。当我们忍住“我来帮你”的冲动,用“我陪你解决”代替指责,孩子才会在试错中学会担当,在挫折里长出勇气。
小萱最近和我吐槽:“我女儿才12岁,就爱穿破洞裤、染彩色指甲,说了多少次‘学生要有学生样’,她偏不听!”我笑着问她:“你12岁时,有没有偷偷涂过妈妈的口红?”小萱愣了一下,突然笑了:“有啊!我妈发现后骂了我一顿,我反而更想涂了。”
上周去小萱家,正赶上她女儿在挑衣服。小姑娘拿起一件粉色连衣裙,又放下,转而选了件宽松的白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小萱刚要开口,女儿先说话了:“妈,今天学校有运动会,穿这个方便。”小萱愣住,原来女儿不是“乱穿”,而是有自己的考量。
后来小萱和我聊:“我现在想通了,她爱美、爱表达,说明在认真感受生活。只要不越界,我干嘛非要她活成我的‘标准模板’?”现在,母女俩会一起讨论穿搭,女儿还会教小萱怎么拍好看的自拍。小萱说:“她现在什么都愿意和我分享,因为知道我会听。”
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是在宣告“我是独立的个体”。当我们放下“必须听我的”的控制欲,尊重他们的选择,哪怕只是今天穿哪件衣服、周末和谁玩,孩子才会感受到被看见的幸福,亲子关系才会从“对抗”变成“并肩”。
写在最后
好的亲子关系,从来不是“我为你铺路,你按我的脚印走”,而是“我站在你身后,看你勇敢奔向自己的方向”。
尊重孩子的兴趣,他们会在热爱里找到人生坐标;理解他们的错误,他们会在挫折中学会坚强;接纳他们的选择,他们会在自由里长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少一点控制,多一点理解,爱的温度,刚刚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