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出版智库成果发布交流会(第三场)在京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0 23:02:32 浏览量:3
9月19日,2025出版智库成果发布交流会(第三场)在腾讯北京总部举行。本次交流会汇聚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智库、新华文轩出版研究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产业研究院、童趣出版研究院、江苏凤凰出版融合发展智库、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研究所、未来出版研究院、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出版研究院、腾讯研究院10家出版智库,集中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并就主要内容开展深入研讨。
会上,10家智库分别从主题出版、薪酬管理、新媒体应用、亲子阅读等领域输出研究成果。
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智库发布《新时代主题出版传播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办法》,发布人陈阳波认为,新时代主题出版在内容策划上更注重开拓多元领域与深化现实关怀,出版主体日趋多样,依托各自专业优势协同合作,读者群体也从国内拓展至全球。创作风格兼顾专业性与亲和力,积极融合数字技术打造融媒体产品,提升市场驱动力和传播体验。在面临内容创新不足、数字化转型不深、国际传播存在文化折扣及人才短缺等挑战时,应强化内容策划、实施分众化传播、创新出版传播形式、主动设置国际议题、加强全媒体人才保障,以推动主题出版传播高质量发展。
新华文轩出版研究院发布《地方国有出版集团工资总额管控研究》,发布人饶华系统梳理了国企工资总额管理政策。她提到,国企薪酬改革的核心是构建“市场化、差异化、数字化”三位一体的现代薪酬管理体系,最终导向效率与公平。各地国企遵循中央“预算管理”“效益联动”原则探索工资总额管理:部分省份分类精细管理,灵活调整兼并重组企业工资额;部分下放权限,单列数字高端人才薪酬;部分探索三年周期管理或设科创“绿色通道”。企业层面,保障性国企强管控,工资总额挂钩利润等指标;能源国企用“一条主线、两条轨道、三种阶段”方案。同时她指出,出版行业工资总额管理面临政策细则、考核激励等挑战,建议从理念重塑、内部机制调整、争取外部政策支持优化管理。
中南出版传媒产业研究院发布《主要出版集团新媒体应用研究——以抖音平台为例》,发布人谢清风基于35家出版集团调研数据,发现81.51%出版社开通抖音官方账号,14家集团实现旗下出版社“全入驻”,部分头部集团采用“1+N”矩阵运营,头部账号多“日更”,兼具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内容易爆发;传播效果呈“头部效应”,中国出版集团等5家集团综合指数居前;115家出版社在2024年使用抖音带货工具参与转化。社科类出版社应聚焦公共议题、文艺类打造故事化内容;组建“出版编辑+短视频创作者”的复合型团队;以主题化、情境化内容驱动直播销售,建数据化选品机制;明确账号定位,做栏目化运营与数据复盘,用长期战略将抖音打造成资产沉淀阵地。
童趣出版研究院发布《我国亲子阅读实践现状与出版服务对策研究》,发布人史妍表示,当前我国亲子阅读在家庭中的普及度和家长认可度不断提升,然而实践过程中仍面临“选书难”“不会读”、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家长自身阅读习惯欠缺、儿童随年龄增长阅读兴趣下降等多重问题交织。同时,图书市场分级体系不健全、优质原创内容稀缺、融媒体配套开发滞后等外部问题,也制约了亲子阅读的有效开展。为切实提升亲子阅读质量,她提出五项建议:一是构建科学的分级阅读体系,推出权威分级书单和个性化阅读服务包;二是加强优质原创内容开发,突出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主题;三是创新图书策划,增强互动性与游戏化元素;四是推进“纸电声像”融合开发,拓展阅读场景;五是将亲子阅读指导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加大科学选书、共读方法的宣传推广。
江苏凤凰出版融合发展智库发布《我国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研究》,发布人宋吉述认为,现有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突出问题,包括人才数字技能与市场运营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欠缺;薪资水平相较互联网及科技行业不具优势,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考核机制仍过度侧重短期经济指标,激励手段单一,缺乏长期激励措施等。他建议从四方面破局:完善考核机制,增加流量、用户活跃度等维度,拉长考核周期,并探索期权、股权等激励方式;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推进产学研融合,系统培养实践型人才;推进机制创新,在国有控股基础上探索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组织活力;积极引进领军人才,明确其专业权责,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与资源决策空间。
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研究所发布《出版融合发展企业资源投入机制研究》,发布人林松强调,当前出版企业在融合发展中的资源投入主要聚焦于战略布局、组织架构优化和产品创新,包括制定明确数字化战略、依托行业优势开发特色产品、持续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设置协同考核激发协作积极性的方面。针对出版企业普遍面临的资源管理利用不充分、技术转化路径不清晰、融合人才缺乏等挑战,可以推进数据资产化,构建企业级数字资产中心,实现资源标准化和可持续复用;以迭代思维推进技术应用,探索“技术+资源”小型项目优先突破;创新人才机制,通过授权激励、融合型考核及双通道发展体系加快梯队建设,系统提升资源投入效能。
未来出版研究院发布《大众出版营销新趋势》,探究国内出版社大众图书从选题到营销的管理机制。发布人蒋艳平表示,当前出版社普遍采用以销量为导向的选题分级和动态资源管理机制,营销环节大幅前置,不仅与渠道绑定推出定制化产品,还多采用预售与众筹等新销售模式,提前回笼资金,避免库存积压或供不应求。此外,品牌化与IP运营也成为拓展收益的重要方式。针对新媒体投入成本高、热点跟进难、编辑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出版社可从加强需求跟踪与热点响应入手,推动“品牌建设、营销传播、销售转化”一体化,完善市场导向的激励与容错机制,并应用AI工具辅助内容生成、用户分析及投放优化,以提升整体营销效率。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发布《开放科学的发展及对出版业的影响与应对》,发布人张志强介绍了开放科学的时代背景与发展阶段,指出其正重塑科学生产、传播和评价方式,也给出版业带来挑战:传统订阅模式受冲击,出版社独家地位被削弱,海量开放内容加大质量控制难度,市场竞争加剧,学术评价体系转向多维指标,科研人员需求更多元。出版业可采取多方面应对措施:转向APC、机构订阅协议等新商业模式;扩展服务链,强化与科研全流程结合;推广开放同行评审等提升公信力;借AI优化服务;打造“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出版研究院发布《破解出版IP转化困境:出版单位如何建构主导型IP转化能力》,发布人于文谈到,出版IP常跨界影视、文旅等领域,但出版机构多仅为初始版权方,难主导开发、分享收益。根本障碍是全流程机制缺失:前端选题少考虑转化潜力,中端缺跨部门协同,后端多一次性授权,错失长期收益。破解困境需建“前端-中端-后端”机制:前端选题嵌入转化设计,在源头锁定跨媒介与多元转化潜力,中端设跨部门团队,后端探索股权合作。此外,可在选题评估加转化指标、建跨界专家库、鼓励股权合作,助出版机构从“版权方”转为“价值主导者”。
腾讯研究院发布《数字出版IP运营模式研究》,发布人司晓指出,数字出版IP运营正从单一内容输出转向全链条、多维度服务驱动。出版单位通过前置运营、强化数据协同和搭建系统机制提升转化效率;深度开发文影游及线下衍生等多源IP;借助新媒体与社交电商扩大传播销售。AIGC、大数据及交互技术赋能内容生产与体验创新,如动态生成剧情和虚拟互动,显著增强用户连接与价值延伸。为持续提升IP运营实效,建议共建IP孵化与协同平台,健全跨媒介价值评估;拓展数智产品形态,依托大模型实现多媒介融通;强化版权保护与确权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系统推动IP高质量发展。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