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亲子关系都逃不过的定律
发布时间:2025-09-20 15:21:55 浏览量:1
这段时间我的家庭里,陷入了一种亲子关系的怪圈,因此在这方面思考了许多。 也听到过身边人的一些故事,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事实:任何亲子关系,都逃不过能量守恒定律。
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因为当代社会,很多父母,或是子女,都在亲子关系里备受煎熬。
我想将个人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给到大家一点启发,哪怕只有一个人能积极地走出情感漩涡,这篇文也就值了。
最近得到许多新朋友的支持和关注,玄月在此谢过,愿不辜负尔等喜爱,我会将写作坚持到底。
我哥,昨天给我分享了一个博主的视频,讲的是她与妈妈相处时的一件小事,引发了评论区许多的攻击,甚至于对她上升到道德谴责。
故事是这样的:
博主和妈妈打视频时,吐槽网上的衣服质量越来越参差不齐,感觉很难买衣服。妈妈就说,那等你放假回家,咱们一起逛商场买。
博主笑着无心说了句:我自己听到你话里面的意思了,就是等着我给你买一身衣服呢?
本是一句玩笑话,妈妈上头了,表情严肃地说:“你是给我买过很多衣服吗,一年到头?”
妈妈停顿了下后接着说:“你不管挣多挣少,我是从来没看到过你的钱。”
博主觉得很心寒,因为每年国庆节,她都会给妈妈买衣服,每逢节日,也会问候发红包(虽不是大额,但也是心意)。
据博主后来的回应,她妈妈的生活已经相当优越了,在爸爸的供养下,她的生活极其丰富,连就她这个女儿,都表示羡慕。
博主本人是一位新闻工作者,从视频里可以看得出,她是个三观很正的姑娘,只是因为妈妈的话,戳中了心窝,觉得委屈又心寒。
就这个事儿而言,我是理解博主的心情的,因为我爸妈也说过很多类似的话,让人伤心又寒心。
有些人可能觉得她矫情,但我想说,没有体会过的人,永远也不会感同身受,也无法共情。
不过,从这个简单的事情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其实博主的家庭已经算中产以上了,父母生活挺优越的了,而她也不需要家里过多操心照顾。
按理说,作为妈妈,应当很知足了:自己不用受苦受累,丈夫宠爱,女儿懂事。
现实是,博主的妈妈并不缺钱,但依然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女儿更多的供养,才算叫做孝顺。
我就觉得这位妈妈有点无理取闹的意思了。
经历过的人,应该也有和我同样的感受:
一个家庭里,父母很能干,拼命帮孩子铺路,孩子最后却往往成了纨绔子弟;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建立的功绩,日子也好过些了,结果父母又开始作妖。
我总觉得,这中间有一种能量在作怪,那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这个概念本出现在物理领域,能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思想是: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无论过程有多复杂,只要把转化前后所有的能量都相加,它们的总和一定是相同的。
就好像生活中的荡秋千的例子,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秋千会永远荡下去。但实际上,一部分能量转化为了热能(摩擦生热),所以秋千总会停下来,总能量(动能+势能+热能)依然守恒。将这个定律换一种角度,放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上来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解释。
父母的强,有时候会分走子女的强,反之也成立。
处于两种极端的家庭,通常能干的那一方,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内心的不满也会积累;而索取越多的一方,不会心生愧疚,反而会更标本家里的索取。
因此,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像一个天平,来回摇摆,始终无法平衡。
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是,这世间的所有美好,不可能让一个人占尽了:
你物质上充实了,可能会被植入精神的折磨;精神痛快了,就可能得忍受物质缺乏的苦。
万事万物,都有它原本的能量总量,这边多一点,另一点就会少。
知足常乐的人,通常最幸福。
有的父母不争不怨,打心底里希望孩子好,接着博主后面的话,妈妈如果这样喜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哎呀,妈妈真幸运,有你这个女儿,每年在国庆节时,都能穿上你买的新衣服。”
同样的话,换个方式说出来,能让人如沐春风,哪怕女儿没钱,高低也愿意给妈妈买一套衣服。
而有些父母,则经常打着「你该孝顺」的道德旗帜,用自己单方面的情感和需求,绑架子女,控制子女。
当然了,角色互换一下的情况也不少,也有无限制索取父母的子女,唯恐榨不干净他们的剩余价值。
很显然,这两种关系,都是不健康的,失衡的。
想要得到和谐的亲子关系,就得尽可能平衡,使得天平两端的能量差不多,只是微小的晃动,无伤大雅。
父母多体谅子女的不易,子女也要理解父母的无奈,大家齐心协力,整个家庭,才能更加兴旺。
亲子关系得到缓解了以后,大家更多的精力,就能放在建设美好家园的事情上了,而不是互相内耗,一直在解决麻烦的路上。
如果你觉得父母已经定型,无法改变,那不妨试试解离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尽可能不受他们的影响,必要时,可以试试少联系。
个人能力不足的时候,过好自己,同样是一种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