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家长切勿忽视儿童胸口疼痛,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18 03:54:10  浏览量:2

8月末,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门诊接诊一名性格文静的患儿——小涵(化名)。患儿就诊时低头轻声主诉:"医生,我胸口有点疼。"其母亲补充病史称:患儿1年前即出现过胸骨区"针刺样"短暂性疼痛,因未再发作,家属考虑可能为生长痛或学业压力所致,故未予特殊关注。直至就诊前3日,10岁的小涵放学后突发胸骨区剧烈疼痛(自述"刀割样"锐痛),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此后第2日、第3日类似症状反复发作。患儿家属随即带其至心脏外科门诊就诊,患儿母亲事后陈述:"虽不明确病因,但不敢再拖延。"正是这一及时就诊行为,最终发现了患儿体内潜在的"隐匿性心源性风险因素"。

小涵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报告迅速送达接诊医师案头:提示罹患一种罕见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具体表现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其起始段管腔存在狭窄,且右冠状动脉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两大动脉之间。该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1%-0.3%,却是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的第二大常见病因。

什么是“冠状动脉”

为了更好地理解病情,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根部发出的重要血管,像一顶皇冠一样环绕在心脏表面,负责为心肌输送氧气和营养,是维持心脏跳动的“生命线”。正常情况下,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开口于主动脉根部所对应的正确位置,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左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窦,其分支行走于心脏表面,以保障心脏的血液供应。

而小涵这种冠脉畸形,可以这样描述:异常的右冠状动脉,恰似一根接错了源头的输水软管,并未从正常的“水源接口”引出,引出后竟误闯到主动脉与肺动脉这两块“大石头”的夹缝里。平日里孩子安静的时候,这根软管里的“水流”(即血液)还能勉强缓缓流淌;可一旦孩子跑跳、哭闹或是情绪激动,心脏负荷瞬间飙升,这两根大血管就会急剧扩张,像两块突然膨胀的巨石,死死挤压住这条“走错路”的冠脉,导致心肌供血瞬间中断或急剧减少,进而引发剧烈的心绞痛。

临床上,左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多建议手术治疗,绝大部分右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的症状相对轻微,若无明显症状,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一旦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则需尽早手术干预。小涵属于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一年前的那次胸痛,其实已是身体向她发出的第一次警报。直到近期疼痛频繁发作,才终于引起了她和家人的警觉。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医生进一步明确了诊断。考虑到孩子频繁发作心绞痛,保守治疗风险较高,医生决定为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中医生发现,小涵的右冠状动脉不仅起源异常,其开口还存在狭窄,且位置非常接近主动脉瓣交界。外科医生小心翼翼地扩大了右冠状动脉的开口,随后顺利将肺动脉主干向左移位,加宽了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间隙,成功解除了两根大血管对右冠状动脉的压迫。经过四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患儿顺利返回心脏外科监护室,术后第1天便成功脱离呼吸机,目前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病情稳定。

山大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孩子说“胸口疼”,哪怕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也千万不能不当回事。这不是撒娇耍脾气,不是为了逃避体育课找借口,更不是所谓“长得太快”的正常现象。如果孩子有不明原因的胸痛,特别是运动时发作——哪怕就疼几十秒,哪怕之后啥事儿没有——也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做心脏彩超,排除冠状动脉畸形的可能。要知道,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虽然少见,可一旦发生,猝死的风险极高。您的一个决定,可能就是挽救孩子生命最重要的一步!请不要错过心脏发出的一声声细微的呼救——因为它们原本,可以说给最重要的人听!

公益基金救助

对于先心病、气管狭窄的宝宝,可申请八千至四万元的公益基金救助。针对贫困家庭,还可额外申请“仁爱千家爱”项目救助,最高可获两万元爱心补助。针对不同家庭状况或疾病类型,可选择适配的救助基金,真正实现“少花钱、不花钱”的帮扶目标,更好地为广大患儿保驾护航。

记者:苏珊 通讯员:王广震 通讯员:毕思明 编辑:杨子梦 校对: 李莉